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漂亮妹妹》:后喻文化时期下的代沟

2010-06-03 10:47:49

来源:大众书评网

  在当下语境里,“漂亮”与“妹妹”都是成人话语里颇为暧昧的词汇,加之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与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两部作品在前,看到石楠新作《漂亮妹妹》一书的名字时,我难逃窠臼,先入为主地以为这会是一部揭露权色交易,批判人性与社会阴暗的作品。而阅读进行到开篇不久,漂亮妹妹筱菱花在新婚之后,一次意外的事故,导致了丈夫梁思求高位截瘫,从此丧失性能力时,我对后续情节的这种预感便更为坚定。“寡妇门前是非多”,年轻、漂亮、活寡的女主人公总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和诱惑,而活寡的身份更有可能产生挑战伦理的刺激,甚至极大地激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因为按照他们多年阅读经验形成的期待视野,这必定会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小说。但是,随着叙述的推进,情节的铺展,这类读者也许会陷入失望的泥沼,这也完全颠覆了我这个评论者的预料。这里,一个可以顺带提出的诘问是——小说作者有意或无意间营造出的叙事线索,却经误读而成为吸引读者的悬念,不知这是否折射出一种对我们这个时代欲望阅读的嘲讽?

  整体上看,《漂亮妹妹》这部小说可分为两个大的故事。前面很大篇幅是在讲述一个有爱无性的家庭婚姻故事,以及在此背景下,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所做出的抉择,即她对丈夫的不离不弃。由于生计所迫,筱菱花开始四处奔走求职,而几乎在她每一次工作经历中都会遭遇异性的性骚扰。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凯特·米利特在《性政治》中认为,男人常常获得权势并在女人身上运用权势,男性通过性政治支配女性。小说中这些男性几乎无一例外地以现实的利益作为要挟,试图使筱菱花就范,成为他们猎取的囊中之物。筱菱花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与脱逃,也让她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和重新寻找工作,以至于她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不丑的女孩想要正正当当做人,正正当当谋生为何就这么难呢?”

  这当然是男权社会下的悲剧。但我思虑更多的是筱菱花,一个居于城市底层的乡间女子,一个常年性欲受到压抑的正常女性,何以在物质与生理的双重压力下,能保持节操不失?我想这不能仅仅归结于她对丈夫梁思求深挚的爱情。筱菱花之所以能不为五斗米而失节操,和她内心中并不自甘弱者的精神是密切相关的。这一人物形象不免使人联想到石楠笔下的张玉良、柳如是、苏雪林等巾帼,如果说张玉良之辈是通过苦难下的努力奋斗来反抗现实,达到有所为的积极自由的话,那么筱菱花则是以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在逆境中不妥协、不合污的姿态,达到有所不为的消极自由。这也同样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所以,《漂亮妹妹》一书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依旧延续了石楠作品的整体追求,即对苦难者的同情,以及“宏扬传主的精神,给当代人和后代人以楷模,以激励”。

  再说筱菱花所要面临的生理压力。性欲作为人性基本的要求,作为本我层面的潜意识,是根本不可能靠自我的禁锢而压制住的。可以说,丈夫性能力的陨失,为筱菱花红杏出墙提供了一个充足的人性依据。我在疑惑,作品中一向以同情女性、宽容女性著称的石楠何以在《漂亮妹妹》一书中如此大力鼓吹封建卫道士的贞洁观?难道要将这部作品树立成精神上的徽州牌坊?答案到小说结尾筱菱花坦明心迹时才揭晓:“人们会在背后骂你妈妈是个伤风败俗的女人,舆论这把刀子一向喜欢对着女人哪!”故此,筱菱花坚守的底线除了尊严与爱情之外,还有殄灭人性的社会舆论。如果说前两者能给我们在道德崩溃的时代带来些许鼓舞的话,那么后者则触发我们对文化与历史更多的反思。筱菱花这一人物形象显然荷载起双重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她固然能以其道德上的无懈可击来激励世人,而另一方面她又以其人性上所受的戕害,来批判缔造这种悲剧的社会舆论和文化传统,从而彰显出作者人道主义的情怀。小说后面又以不长的篇幅反映了两代观念隔异的问题。筱菱花的肉体最终晚节不保,在当保姆时被男主人丁青云所**,并且产下儿子梁菱子。为了顾虑自己和家人的名声,在外人面前,她始终保守住这个秘密。十几年以后,丁青云因病早逝,临终前以一亿四千万的遗产为交换,希望梁菱子认他这个血缘上的父亲。在对待这一事件上,母子双方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梁菱子从自己事业需要资金的角度考虑,认为无可厚非,并且认为母亲的反对是虚荣的象征——母亲为了保全一个虚假的面子,固执地要他放弃可以助他事业成功的巨额遗产,他觉得母亲太保守,太看重不值一文的虚假名声了。梁菱子对自己观念的坚定与实施,最终导致了母亲筱菱花的自杀身亡。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母子观念之间的差异与格格不入,也不仅仅是两代人的代沟问题。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认为在急速社会变迁的背景之下,人类社会现在已进入后喻文化时期,并定义后喻文化为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指出“在这一文化中,代表着未来的是晚辈”。梁菱子的观念正是衍生自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社会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毋庸讳言,这是一个禁忌逃遁而欲望甚嚣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消逝而功利至上的时代,这是一个由世俗滑向低俗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性解放乃至放纵的时代。如果说筱菱花最后的自杀是悲剧,那么更深沉的悲剧是在后喻文化背景之下,筱菱花一生的辛酸既不被同代人所尊重,更不被后来者所理解,在前喻文化中她是可怜者,在后喻文化中她是可笑者,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尴尬境遇将她一生对底线的坚守顿时化为徒劳与虚无。

  • 相关阅读
  • 瓮安事件再揭秘

      震惊中外的贵州瓮安“6·28”事件因一本新书再度被聚焦。新华社贵州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刘子富在对瓮安事件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rd...

    时间:06-03
  • 耶,没有小燕子也不错!

      《乾隆爷那些事儿》让我感觉到成熟沉甸甸  我们“九〇后”注定是文化杂食一代,古装影视、盗墓闲书、网络游戏,还有一直在记忆中晃来晃去的小燕子和紫薇。小燕子那大大眼睛,代表了灵性,也代表了空茫。  矛...

    时间:06-03
  • 在燃烧爱情中寻找

      作者写爱情,是把爱情作为这个喧嚣的时代的一股清泉来守护的,爱情所以是一种理想,首先是因为它已从生理行为脱颖而出,开始勾画着精神图景了。事实上,人类的一切精神向往,无不始于一个“爱”字,而...

    时间:06-03
  • 读书诚可贵,读好价更高

      一本“口袋书”成为山城重庆的新风尚。这套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策划的《读点经典》,于2008年12月出版发行。到目前为止已发行了20万册,重庆市近6000名市管干部和2万余名各级...

    时间:06-03
  • 三位一体的爱情配方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爱情甜如蜜,但是这个蜜到底是怎么酿成的?不清楚。往往就是这样,蜜蜂酿了蜜,却不知道蜜是怎么样酿成的。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很多时候缺少一些要素,你就会发现,这个蜜要么不粘,要么不甜,...

    时间:06-03
  • 夫妻相与婚姻寿命

      你有注意到吗?有些夫妻之间,会有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神情相貌非常相像,这就是所谓的“夫妻相”。  有些是结婚前就相像,一见面就有“眼缘”,但更多的是年轻时相貌各异,结婚后越来越...

    时间:06-03
  • 妙语连珠“话”危为机

      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企业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但是,在杨思卓教授的《非常时期非常领导》一书的前言中却写着这样一段话:  “危机不是人类公敌,危机是一种能...

    时间:06-03
  • 大学生“村官”为啥值得叫好

      大学生“村官”,一个新事物,一个热门话题,它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副稚嫩的肩膀能够承受如此重量的压力吗?  《大学生“村官”》(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它...

    时间:06-03
  • 《无畏的希望》:奥巴马也山寨!

      我们都知道,在《无畏的希望》中,奥巴马提出了他的政治观,也就是他的竞选口号——“改变”的目标。该书不仅深刻地展现了奥巴马在十年政治生涯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超越,并对美国的政党...

    时间:06-03
  • 四十不坏,教授作怪

      四十岁的我收到朋友的赠书《四十不坏》,朋友认为我的文风与其相似,读完后,说不定也有写作《四十**》的冲动。  不好意思,我并不知道本书作者孔庆东的大名,不知道他在2005时年四十被评选为“北大十佳教...

    时间:06-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