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粉读到这一定会嚷嚷了,凭什么古人的注疏就是对的,凭什么南老不能有自己的解释?这么说吧,古人写了错别字,那叫通假字,但小学生写了错别字,那就是错别字。学问总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不是说今人不能提出新解别见,你的新解别见必须能驳倒古人,方可立说。清代儒生孜孜矻矻,皓首穷经,在训诂上做出的成绩远过汉、宋儒生,但那都是有强大的证据支撑的,没有证据的新说,不如说是胡说更恰当些。
叁
尊南怀瑾为南师的必系文盲
羊城晚报:为什么说南怀瑾赶上了好时候,在大陆被当做国学大师?
徐晋如:南怀瑾和于丹所处的时代,是民粹主义日益侵饰中国的时代,整个社会弥漫的是反智仇学的论调。而民粹主义正是南于二人最好的土壤。民粹主义的本质是在思想上性情上的自甘下流化,你不是要讲高雅,要讲学问吗,我偏要跟你反着来。你不是要讲学而时习、道学自修吗,我偏喜欢不用动脑筋的东东。
羊城晚报: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我只能回应:‘难啊,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南大师这些事,港台知识界皆知。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因为我们早已不当他大师。”为什么两岸三地的态度如此不同?
徐晋如:台湾、香港与大陆的最大区别在于,这两个地区都未经过暴力革命,不曾被新文化运动和“文革”破坏过,传统文化根基仍在,所以社会舆论对打扮成国学大师的江湖术士,尚有基本判断能力,而大陆文化的根本迭经摧残,早就气息奄奄,就像肉眼凡胎的唐三藏,到了小雷音寺,识不得妖,辨不出魔,以为见到的真是如来佛祖。这实在是中国文化的悲剧。内地很多开口必言南师的,其实很多连他的一页书都没翻过。这些人只是要充空心大佬,让人觉得他不是那么没文化而已。其实,在有文化的人看来,尊南怀瑾为南师的,必系文盲。
羊城晚报:有人说,一方面他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入门的可能性。这样看,南怀瑾也有可取之处?
徐晋如:学问之道,在己不在人。想通过终南捷径亲近传统文化的,永远不可能达到目的。因为他们在未学之前,先就有了惰逸心。南怀瑾迎合了民粹的思想和庸众懒惰不学的习气,这与于丹是一样的。真要想亲近传统,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锁定中央十一频道,多听多看京剧音配像。这比“南大师”、“于大师”可靠太多了。(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