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卫的《小小孩的春天》是一本描写少年儿童生活的散文集,该书以细腻生动的白描手法,活泼有趣的文字,典型传神的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小孩子们的生活,展现了那一代人的美好春天。
《小小孩的春天》由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麒麟传媒·尚书房策划,书做得很漂亮,封面三分之二的绿色上,是一幅简笔勾画的放学晚归图,五个小小孩,他们一路说说笑笑,手舞足蹈,神采飞扬,这一画面已经把人带回了天真快乐的童年时代。封面靠上三分之一是白色的,“小小孩的春天”六个大字,是11岁的周博闻小朋友写的,字体憨拙可爱。
全书收文30篇,细致地描写了孙卫卫少年儿童时代的生活。那时候虽然缺衣少吃,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天真,快乐,淳朴,写满了每一个孩子的脸庞,不像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那么大,课余时间、节假日还要赶趟儿似的参加各类辅导班。偷瓜、看戏、看电影、过年、照相、被体罚、做游戏、过六一节……这些美好温馨的儿时生活场景,通过孙卫卫细腻的描写和娓娓诉说,一一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闻到了春风里的花草香,听到了场院里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
孙卫卫在家里是哥哥,一次要参加学校和县里的书法比赛,自己写不好字,却“霸气”地指责弟弟,甚至无理取闹地骂弟弟,动手和弟弟打架,若干年后,当他问弟弟还记得这些事吗,弟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为了及时看到《少年月刊》,孙卫卫时时关注着邮递员的身影,甚至想自己要是邮递员的孩子多好。在弟弟和他的同学眼里,孙卫卫就像是一位“将军”,不仅能领导他们打仗做游戏,还能自编自演一些离奇古怪的故事。因为想念小学时的一个同学,竟然独自掉队,一气跑几十里地,偷偷跑到人家的学校去,但却因为胆小、羞怯而连校门都没进去。儿时的孙卫卫就是这样一个天真、胆小、羞怯、善良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人。尽管其中有喜有忧,有酸有甜,有开心有幸福,有沮丧有烦恼……但所有这一切,都是孙卫卫的春天,是每一个小小孩的春天,这一桩桩、一件件童真往事,似真如幻,蕴含了多少美好的人间童年情怀。
孙卫卫说:“文章不要写得太满,要给看的人留下空间。”他这样说,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小小孩的春天》中的每一篇文章,写的每一件事,都充满了童趣,都带给人春天般的温馨、和谐与快乐,勾起人的念想,让人感喟不已。
更为动人的是,本书的大部分篇章都配有一幅幅精美的插图,这些形象逼真、趣味盎然的插图出自蒋宇先生之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一幅幅快乐的童年生活、童年往事,文字和图画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十分贴切。在我们为琐屑小事忙碌的时候,停下手中的活儿,看看这些图画,读读这些文字,总会让人会心一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孙卫卫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和他年龄相仿,我们一前一后从大学毕业,也算是“跳出了农门”,读他的每一个故事,我都感到亲切。出黑板报、偷瓜、第一次投稿、被老师罚站……那场景是那么熟悉,而今想来,都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了。这回忆,像春天一样烂漫,像梦想一样美好,都深深地留在了我们日益苍老的心间。
初读此书,会觉得文字平淡如水,如潺湲的小溪,如果继续深入读下去,“仔细回味纯洁而纤敏”,渐渐的就会爱不释手。孙卫卫善良,不世故,书中多发童心之语,他的笔下始终氤氲着纯真无邪的童心,散发着波澜不惊的恬淡。保持一颗童心,也是孙卫卫为文的高明之处,亦如明代思想家李贽那句话:“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