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钱钟书评科举:像夏娃身下的那片树叶

科举像夏娃身下的那片树叶

2013-11-05 16:47:56

  这是钱钟书间接的评价,还有更直接的。方鸿渐和唐小姐说:“现在的留学跟前清的科举功名一样,我父亲常说,从前人不中进士,随你官做得多么大,总抱着终身遗憾。留了学也可以解脱这种自卑心理,并非为高深学问。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痘出过了,我们就把出痘这一回事忘了;留过学的人也应说把留学这事忘了。像曹元朗那种念念不忘是留学生,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就像甘心出天花变成麻子,还得意自己的脸像好文章加了密圈呢。” (第81页)《谈艺录》中也引过《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鲁小姐的话“自古及今,几曾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作名士的。”

  《宋诗选注》序言中对宋代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又宽又滥开放了作官的门路”,书中介绍文天祥早期的诗,认为大部分草率、平庸、都是些相面、算命、卜卦的,顺便说到“比他早三年中状元的姚勉《雪坡舍人稿》里有同样的情形,大约那些人都要找状元来替他们做广告。”(《宋诗选注》第3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钱钟书提到科举、状元一类人事,向不以为然,似可见出他对科举制的基本判断。(新华网)

  • 相关阅读
  • 钱钟书评科举:像夏娃身下的那片树叶

      我印象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中国社会一般观念中,极少赞美科举制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由国文到语文教材中,《范进中举》常是入选篇目,这不是偶然的,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了国人对科举制度的基本态度,这个影响...

    时间:10-12
  • 俄向叙反对派联盟发邀请 希望在莫斯科举行会谈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副外长米哈伊尔??波格丹诺夫((Mikhail Bogdanov)28日称,俄罗斯已经向“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发出邀请,希望能与其在莫斯科或者其它地方,如日内瓦与开罗举行会谈...

    时间:12-28
  • 明代黄观科举六考皆夺魁 跳江为建文帝殉难

      明清时期,“状元”特指殿试第一名,依次而下,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则通称“案首”。科举之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

    时间:06-28
  • 皇帝心情决定科举录取名额:过寿喜事均属利好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为深刻。...

    时间:06-08
  • 陕西科举状元仅十余位 考生作弊坎肩上写4万字

    中国科举文化展昨日在西安开展。一件考试作弊用的麻布坎肩(复制品)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时间:05-17
  • 商州发现清代科举试卷

      本网讯 (崔向阳)近日,笔者在商州西街一张姓居民家中有幸见到一册清代乡试卷,据介绍,该乡试卷是其祖父张枢遗留下来的。  据民国《续修商县志稿》记载张枢曾于光绪元年始担任商州学政。  这册试卷的主人张...

    时间:05-15
  • 古代科举状元的出炉过程

      古代科举状元的出炉过程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中国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

    时间:04-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