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张宏杰:站在散文的悬崖边上跳舞

2014-12-26 11:37:08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 冰

  上世纪90年代的散文创作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动、分裂、衍化的,其中伴随着散文创作主旨、创作手法、创作文体、创作理论以及创作观念的更新,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一个散文作家在当下散文写作的位置和作用,准确判断当今散文写作的具体操作技术的优劣,并且能够从中深度观察人性的觉醒与演进,进而可以推知、探讨散文创作的本体意义和文化性质,以及以上因素对散文写作产生的潜在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考察张宏杰的散文,可以看出,他同样在散文写作实践中努力前行,并时时站在散文的悬崖边上,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眺望、观察和解剖,试图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

  记得清初钱谦益曾严词抨击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的拟古主张,从而打乱了明清以来独尊盛唐的统治,鼓励了一种能发挥个体性情的创作兴起。作为一种呼应,比当时诗坛宗师王渔洋年长8岁的苏州人叶燮(横山),认为“诗文之道无定法”,而“法”有“死法”和“活法”之分。所谓“死法”是指拘泥于成法,此法当然要摈弃;所谓“活法”,是指作诗要自成一家。为此,一个作家在写作中要有“胆”、“识”、“才”、“力”。而“胆”、识”、“才”、“力”这四个字,在这里,还是能较为恰当地概括张宏杰历史散文的写作特色的。可以这样讲,张宏杰的散文使人能够在一段时间血脉贲张,激动不已,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很多人像他一样有着同样的“文学青年”的种种经历,而且是人们确实能够从他的散文中,体验到他在《自序:我的文学青年生涯》中所诉说的种种感受。

  随心所欲与“不逾矩的写作”

  应该说,张宏杰的创作是站在散文这一文体的悬崖边上的,这需要一个人的“胆”。但这个“胆”却是与“识”紧密相连的,这体现在张宏杰对散文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和把握上。

  当今的散文写作与散文研究并没有理清“散文”这一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散文”的文体界定、本质界定问题依然模糊,如此就致使本来就模糊不清的散文概念更加模糊。但是,散文作为一种文体,肯定有它的外延。一般来说,散文被定义为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而我是倾向于狭义的那种的,即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上发表《美文》时提出的那个概念,并稍稍扩大一些,因为一个定义如果将所有的东西都包括进去,那就意味着它将什么都要排除在外了。在观念还没有厘清的状态下,散文作者创作的散文作品的面目是可想而知的。当散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已经被写作者忽略或者淡忘的时候,能够发现那些接近本质的东西,并用自己多年练就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来完成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已经成为每个散文作者几乎难以完成的任务。当然,张宏杰的写作无论难易,都会归入散文这一门类中去,因为其散文具备应有的构成要素。但是,他的散文又是游离于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创作,张宏杰的散文创作实践,就是其在散文边界的悬崖上的狂舞,他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忽视以上所说的散文应该具备的诸多要素,至少是在文字之间闪闪烁烁,这对于一个散文创作者来说,是需要一点冒险精神和胆略的。当然张宏杰的散文依然在一条正常的创作轨道上运行,里面有其对于散文文体的“洞见”,或者说对于散文写作实践中的“见识”,这使得他的散文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随心所欲”,但又“不逾矩”。

  就拿《无处收留:吴三桂》来说吧。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余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