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白先勇:年轻人不了解古典文化是因你没让他看到

白先勇:年轻人不了解古典文化是因你没让他看到

2014-12-26 11:38: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白先勇:每个时代的表演艺术之所以能够引起那个时代观众的共鸣,一定是它合乎当时的审美观。昆曲有一套成熟的美学,一套严格的表演呈现方式,四功五法、唱念坐打,唱腔、身段,这些基本东西是不能改的,改了就不是昆曲了。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古典但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一切现代元素都是为表演服务。在编剧、排演方面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灯光、舞台等,都是一点点地在修。要跟随时代的审美,但不能将文化遗产完全交给市场。昆曲要是为了迎合观众,越来越往通俗的方向走,就可能丢掉传统文化的特质,我们看过无数失败的例子。

  中国青年报:当年取名青春版《牡丹亭》,除了暗合整部戏都起用年轻演员挑大梁外,还寓意要唤回昆曲的青春活力,让观众年轻化。目的达到了吗?

  白先勇:我们第一次到北大演出是2005年3月,那次演出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去之前,有人就跟我说,北大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表演得不好,他们站起来就走。北大百年讲堂2200个座位,票一下子都卖光了,到后来还要加座位。那时候天还很冷,演完都晚上11点多了,学生们不走,我在台上都感觉到他们冲上台来的那股热浪。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他们好像经过了一场文化的洗礼。我觉得“昆曲进校园”这条路走对了,要继续走下去。现在的年轻人不了解古典文化,是因为你没有让他看到,没有引导他,没有给他设立课程,没有做出一些适合他的审美观的戏来。现在的大学生跟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血脉是相通的,年轻人身上有传统文化的基因,这个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中国青年报:《牡丹亭》演了10年,你认为昆曲传承今后应该怎样继续下去?

  白先勇:10年前,我想得很单纯,这么美的东西,我想带给更多的人看看。从挑演员,到创意,到编排,到磨合,到世界各地巡演238场的不断成熟,青春版《牡丹亭》一晃走了10年。找一批这样敬业又合适的演员是很难的,可遇不可求。10年中间有很多人帮忙,我非常感激。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常常有人出来扶一把,又走过去了。我觉得我尽力而为了,阶段性的使命已经完成,可以告一段落了。在北大演出以后,我觉得一定要在校园里边开课,这样才能生根。

  中国青年报:小时候的一次偶然接触,昆曲成了你半生的追求,可见青少年时期的艺术教育非常重要。你怎么看现在我们的艺术教育?

  白先勇: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都不再教自己的音乐、戏曲、戏剧,毛笔不用了,山水画没人学了,都去画石膏像,笙萧管笛没人吹了,都去弹钢琴,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把自己的东西丢掉,根就没有了。如果让法国的中学生、小学生画中国山水,让德国孩子吹中国笛子,他们一定觉得非常不能理解,可我们就这样做了多少年,而不去思考偏废传统文化课程给整个民族文化造成的后遗症。在美国我所任教的大学,不管学什么专业,有一门课大家都要念,就是西方文明史。为什么要丢掉自己最好的而去学习他人的文化呢?没有中国文化的底子,就看不到西方文化里的好东西。

  • 相关阅读
  • 张宏杰:站在散文的悬崖边上跳舞

      上世纪90年代的散文创作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动、分裂、衍化的,其中伴随着散文创作主旨、创作手法、创作文体、创作理论以及创作观念的更新,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一个散文作家在当下散文写作的位置和作用,准确判断当...

    时间:12-26
  • 黄济人:用爱和希望拥抱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当日,我正在参加公安部文联关于电视剧《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的筹拍会,该剧是根据我的同名作品改编的。当时,与会者对这部电视剧的市场价值表示了担忧,或...

    时间:12-26
  • 任键:有情怀的写作——读王谨散文集《家国情怀》

      在王谨的散文集《家国情怀》(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中,可以触摸到他既有关注国家与社会的记者责任,也不失血浓于水的家庭亲情。  王谨的这本散文作品集,主要是作者在近8年中发表的作品。在30多年的新...

    时间:12-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