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生命的印记——张天翼创作历程漫谈

2015-01-14 09:59:2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挺玺

  新中国成立后,对儿童文学的热爱更加增添了他神圣的时代使命感。小说《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他们和我们》、童话《不动脑筋的故事》《宝 葫芦的秘密》,甚至创作剧本《蓉生在家里》《大灰狼》,都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成长送来了新的精神食粮。在讽刺幽默漫画式的调侃戏谑中,在成人和儿童两个不 同向度的无限开掘中,围绕着对于人性深刻开掘的主旨,张天翼完成了自身的精神蝶变,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极。

  接续:从新人到扶植培养新人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很好的传承模式,且不说古代,但就现代文学史就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诸如鲁迅对萧军萧红等青年作家的提携,巴金对曹禺《雷 雨》的推介,沈从文对汪曾祺的影响等等。幸运的是,张天翼也遇到了鲁迅,受到了鲁迅的支持和鼓舞,以至于在他诙谐戏谑的讽刺背后都还隐带着鲁迅的思想烙 印。写于1928年11月的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他先后投寄了很多期刊杂志,都没有被发表,这对一个新人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后来在和鲁迅的书信来往 中,张天翼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之兄:……你的作品有时失之油滑,是发表《小彼得》那时说的,现在并没有说;据我看,是切实起来了。但又有一个缺点,是 有时伤于冗长。将来汇印时,再细细的看一看,将无之亦毫无损害于全局的节,句,字删去一些,一定可以更有精彩。迅上二月一夜”。在这封写于1933年2月 1日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奖掖后学的殷殷之心。我们可以想象,当自己被尊称为兄弟,继而对自己作品提出中肯建议时,对张天翼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对鲁迅的 小说《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模仿中,在对鲁迅象征主义的借鉴中,在对鲁迅开掘人性的学习中,张天翼形成了有别于鲁迅的讽刺幽默风格模式。但不可否认, 是鲁迅深深地影响了张天翼。

  1965年9月,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的张天翼来到湖北考察,了解湖北省出席全国业余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代表情况。在湖北本土青年作家李锦 荣的眼里,我们能看到张天翼扶植后人的热切心情。“他一再要求我们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创作才有生命力。为了扩大眼界,他还把我介绍给了周扬、老舍等文 坛巨星。”“他告诉我,创作并不难,身边带个小本子,把你身边的人所说的精辟语言记下,日积月累,你就会有一定的基本功”(李锦荣:《回忆著名作家张天 翼》)。

  回望历史,在依稀流逝的岁月长河中,缅怀这位离开我们30个春秋的张天翼,除了他带给我们诙谐戏谑的讽刺幽默,我们还深切感受到他那颗善于开掘人性、富于良知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