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白诗意图 谢志高/绘(中国嘉德供图) |
诗才,人各不等,作诗有来得快的,挥毫落纸珠玑,也有慢慢悠着的,十天半月不成。这就跟赛跑一样,可以鸣枪吹哨同时起跑,极少有最后众人齐步到达的。然而,诗论工拙高低,应该不关迟速。慢工未必都出细活儿,快手未必都没绝活儿。
诗 才,人各不等,作诗有来得快的,挥毫落纸珠玑,也有慢慢悠着的,十天半月不成。这就跟赛跑一样,可以鸣枪吹哨同时起跑,极少有最后众人齐步到达的。来得快 的,古代有曹植的七步成诗,写过那首至今读着还让人鼻子发酸的《煮豆》诗。后来,王勃下棋方着四子,一篇诗成;柳公权三步即得《赐衣》,都很厉害。谪仙李 白呢,更是轶才非凡,只要酒入豪肠,便可一斗百篇,援笔立成。晚唐那位相貌很丑,但诗词极其温柔的“温钟馗”——温庭筠,据说可以八叉手就写出八韵小赋 来,也不知倾倒过今古多少才子。慢慢悠着的,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鼓捣百日;张衡的《两京赋》和西晋左思的《三都赋》,都磨蹭了十年。三赋错综古 今,终得卓然拔萃,久无嗣响,没白辛苦。唐代杜甫,大匠从不示人以璞,“新诗改罢自长吟”,也不怕耗费时间,真正一字不苟。既然连诗圣杜甫都能如此悠着, 就更别提那“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派诗人贾岛了。
诗论工拙高低,应该不关迟速。慢工未必都出细活儿,快手 未必都没绝活儿。张口就出,“长江之水天上来”,走笔率成,写得不好,白搭。悠了数日,依旧“竹里问童子”之类,更是枉费工夫。最理想的事,当然是作诗又 快又好,犹如鱼与熊掌,幸得双美,古人曰“兼美”。若不能兼美,舍鱼而取熊掌,宁为巧迟,毋为拙速。
白战出采,快手绝活儿固然好,但天下诗人难得都是王勃李白。读者最讲实惠,迟速不计,只要诗好,“好饭不嫌晚”。所以,笔者昔有两句诗,“诗才未必关迟速,写出真情即好诗”,就是这个意思。
说 兼美,经典名篇的古今评介太多,无须小文赘述。不妨说点民间巧速的诗,亦可开阔眼界。顺治年间士子试科举要靠推荐,没银子又没面子的,比鲤鱼跳龙门都难。 才子吴鸣珂无名,只好去求试巡察使官(巡视员)。使官正待出门,碰上吴来求荐,见门前有小孩用竹竿击打水面,滃然有声,便命吴即题即赋。吴是真才子,立刻 就眼前景、心中苦,作得一首:“谁把琅缺塘鳎簧迤瞥烨铮壳е鼐蘩朔只购希蝓髦樯⒏词铡:燹ぬ睬熬扪悖灼恢夼掀鹈吲浮4思淞系梦抻愕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