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以新“童年观”重塑儿童文学

以新“童年观”重塑儿童文学

2015-01-23 10:28:58

来源:人民日报 杜传坤

 儿童文学因其指涉对象和叙事艺术的特殊性,在文学王国取得“独立主权”,合法且自足,这种自足也意味着儿童与成人的某种隔绝

  跟儿童专享的玩具、服饰一样,儿童文学背后隐含着成人对儿童的想象与期待,这种童年观也内在地决定着儿童文学的精神特质

  “滚铁环”从成人与儿童共享到儿童专有,再到最终被抛弃,或许证明了一个道理:玩具要引起儿童的注意,它应该让孩子们想到这东西与成人世界有点关系

  儿童文学凝结着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梦想与希望,它给儿童打下精神的底子,养成未来的民族性格。儿童文学应当如何校准自己的童年观,是每一个儿童文学“种梦者”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也是缔造儿童文学新梦想的第一步。

  当今儿童文学的处境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儿童文学因其指涉对象和叙事艺术的特殊性,已在文学王国取得“独立主权”,合法且自足;另一方面,自足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隔绝,正如媒介理论所认为的,儿童文学通过它的独特编码,将儿童与成人隔离在彼此的场景之外,儿童文学逐渐成为极具特殊性的文学类型,意味着这是儿童能够阅读的唯一一种类型的文学,而且通常也只有儿童才阅读。前者强调儿童认知能力的欠缺,后者则突出儿童文学的简单贫乏。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文学是一个信息贫民窟,既是隔离的又是被隔离的”(约书亚·梅罗维茨)。媒介理论在此显示出某种洞察力,但对造成儿童文学特殊性的根本原因——童年观——缺乏深入省察。作为以儿童为专门创作对象的文学,它跟儿童专享的玩具、游戏、服饰、节目及课程等一样,其后隐含着成人对于儿童的想象与期待,而童年观也内在地决定着儿童文学的精神特质。

  童年观不仅是一种形而上的假设,更是一种实践力,因为它预设了儿童的阅读能力,也设定了儿童文学的美学原则,并可能通过阅读实践把这些预设变为现实。童年观不但可以隔离儿童与成人,也隔离不同年龄的儿童。文学的分级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能否认它提供了基于某种科学理论的阅读参照,但对其局限或者说可能的后果亦应有清醒的认知:不仅成人不再读儿童的书,而且年长儿童也不再读年幼儿童的书,儿童的文学趣味与阅读能力就依据年龄段的分级而细化了,也武断了。这种精细划分未必就是对各年龄段孩子阅读本质一劳永逸的客观反映。当成人不再读儿童的文学,5岁的孩子不好意思去听封面上印有4岁孩子标签的故事,从而被隔离在一岁差距的门外,这亦可能是某种童年想象与分级阅读造成的结果。儿童内部的分化与隔离,不过是成人与儿童隔离的进一步延伸。这样也造成在被隔离的儿童文学“贫民窟”之中,又有了相对独立的更小的“贫民窟”,用以容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2014年在韩国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儿童文学大会,主题就是“文学:为孩子种梦”,儿童文学被称为“赋予梦与希望的文学”,但“信息贫民窟”的忧虑使得这个主题并不像看起来那样浪漫单纯。

  • 相关阅读
  • 钱理群:从不满80后到开始为80后辩护

      钱理群近日携新书《钱理群作品精编》在三联24小时书店与读者见面,钱理群感慨自己已经不懂当代青年了。而因为读者见面会上青年追随者众多,之前曾表达过对80后不满的钱理群又改口为年轻人说话,“我是站在8...

    时间:01-23
  • 周信芳之子周英华首次在大陆办个人画展

     75岁的周英华侃侃而谈。黑色长袖T恤配一条牛仔裤,以及染黑了的头发,让他看起来年轻不少。这是周英华首次在大陆举办个人画展,展览中文名为“麒派画家周英华”。尽管他的父亲——中国京剧大师...

    时间:01-23
  • 评论: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靠谱吗?

     当地若想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名片,应充分尊重余秀华本人意愿,凡事就怕做过了头,如果纯粹把余秀华当作赚取政绩的工具,那样是在消费余秀华,并且可能对她造成新的伤害。  突如其来的成名,...

    时间:01-23
  • 戴锦华:阅读与书籍可能正在分离 出版面临转型

     22日下午,“培文出版:汇聚坚守的力量”新年新书答谢会在北京举办。北大培文总裁高秀芹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培文的出版呈现多学科性,电影戏剧方面成为增长点,未来将坚持出版图书的高品格并同时注意普及...

    时间:01-23
  • 多家出版社"争抢"余秀华 称亏本也要为她出诗集

     近日,随着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病毒般蔓延”后,余秀华火了。这个湖北钟祥市石排镇横店村的农妇,被学者沈睿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rd...

    时间:01-23
  • 毕飞宇为新词汇抓狂:信息爆炸让写作越加力不从心

    作为几乎唯一从来不使用手机的作家,毕飞宇似乎一直和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着距离。今年年初他出版了新书《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51岁的他用一本书梳理了自己前半生的文学创作,意在给自己做一个阶段总结,...

    时间:01-23
  • 《当代》35年与时代同行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一直是作家、批评家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1979年,在《当代》杂志创刊号中,首任主编严文井曾满怀深情地写道:“文学,应当是生活的镜子。生活,是文学惟一的源泉”。剧变中的中国需要...

    时间:01-23
  • 莫言作品被退货引探讨 业内人士:退货率10%属正常

      本报讯 在近日举行的第三次文艺评论双月座谈会上,一则消息引发了与会的文学界人士的探讨:2014年年底,某出版社爆料,在与各家书店结单时,发现其出版的莫言多部小说遭到退货,退货量占总印数的10%。  不过,...

    时间:01-23
  • 中国科幻电影:魂体双失

      春节电影档的竞争又要开始了。当片商在苦苦寻找蓝海时,有种电影类型却一直无人触碰,以至于翻阅整个中国电影史,它都好像被人刻意遗忘——这就是科幻片。中国电影百年史上,即使只要有点科幻元素就算...

    时间:01-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