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采取民间视角,讲述“孤岛”时期的上海一群普通民众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剧中主人公徐天更像是一名“隐士”:本想过安静的生 活,却不得不卷入时代的漩涡。《红色》糅入悬疑与推理两大新元素,深挖爱情主线,摒弃打鬼子、学生游行、工人罢工、白色恐怖、谍战密报等传统抗战剧的俗套 元素,彰显了推陈出新。在案件设置上,《红色》填补了国产侦探悬疑剧空白,一个个接踵而至的“罗生门”事件,令人在迷惑不解之余不禁拍案叫绝。与《红色》 的民间视角不同,《勇敢的心》则是以英雄传奇视角讲述抗日战争故事,颇具史诗气质。情感上,该剧延续了《打狗棍》的家国情怀主题,但在故事情节上更为跌宕 起伏,人物形象也有着本质上的突破:漫山遍野打鬼子的故事被大大弱化,而着眼于描述主人公在命运改变后的内心挣扎历程;同时,对主人公霍啸林背景的设置, 一方面进行了传奇化的表达,另一方面注重性格转变的合理性,真实展现了其个体性格与最终走上爱国抗日之路的必然性之间的关联。
《战长沙》也是一部民间视角的抗战题材作品。该剧的主角不是一个人,而是烽火时代胡家的四代亲眷,着力开掘了“大爱”的主题。剧名中虽有一个 “战”字,但全剧并未对正面战场有过多展现,而是侧重对战争时期千年古城的惨况和人民痛苦挣扎的描绘,加大了普通百姓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相濡以沫、相互扶 持、彼此挂念、舍己为他的情感戏份。《战长沙》中所绽放的生命之爱,是慷慨的而非吝啬的,是勇敢的而非胆怯的。《地火》虽为一部抗战题材剧,但与谍战戏水 乳交融,因而显得紧张、睿智。这是近年来一部集精彩故事、人物个性塑造于一体的好戏。剧中,东北军官兵、特高课间谍、青帮、土匪等多方势力鱼龙混杂,地上 地下、狱里狱外,交叉上演了一场抗战史上最刺激、惊悚的越狱故事。
《雪豹·坚强岁月》则另辟蹊径,突破性地选用富二代变身草根英雄的逆向思维模式,以个人成长经历展现抗战的残酷,并用接地气的手法诠释宏大人文 主题,以小人物展现大情怀。在叙事结构上,该剧也颇为“新潮”,加入了爱情、友情等多线索叙事,使结构更为新颖。该剧突破了“又红又专”的千篇一律抗战剧 类型,爱情元素和悲情色彩齐备,尤其是温柔、理性的战士陈怡与可爱、天真的学生萧雅这两个战争中的女性角色,给冰冷、恐怖、残酷的战争增添了一丝柔情。
此外,像《兵出潼关》《姥爷的抗战》《虎口拔牙》《战火大金脉》《长沙保卫战》《战神》《战火连天》《义勇义勇》《零炮楼》《狼烟遍地》《常德 保卫战》等,也都以理性的创作、多元的视角、各异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赢得观众的关注和欢迎,刷新了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视界。
名著改篇要吃透原着
电视剧《红高粱》是2014年抗战题材剧中的重头戏。就剧情来看,虽然有很多内容呈现、表达方式上的创新,但缺陷也是明显的:莫言小说原着《红 高粱》虽属抗日题材,但是他的用心并不在此,而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原始野性的生命力量。这种野性生命力量的觉醒,直接体现为九儿和余占鳌的生命力爆发,根 本上是反理性和反智性的。而电视剧中的九儿和余占鳌,尤以九儿最为突出,有太多的理性和智性,这已经不是原始生命力的讴歌,而是时下流行的男欢女爱的水到 渠成,九儿和嫂子之间的斗法,疑似《甄环传》之类的宫斗戏翻版,时尚是时尚了,好玩也算好玩,但电视剧的思想深度也被削平不少,因而未能匹配小说原着和同 名电影的水准,不少地方甚至丢失了原着和电影固有的经典元素。用别林斯基的话说,该剧未能“说出某种神圣的秘密”,因而未能“激动我们的胸怀”。这也再次 给我们的电视剧创作提了个醒儿:名著改编一定要慎之又慎,应在吃透原着的基础上实施二度创作,随意发挥,借助时尚,往往会落个狗尾续貂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