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在历史与美学的语境中重构战争叙事——2014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审思

在历史与美学的语境中重构战争叙事——2014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审思

2015-01-28 15:31:0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周思明

  呼唤理性的回归

  抗战题材电视剧是中华民族那段难忘苦痛历史的艺术再现或表现。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惟一一次抵御外侮并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 争,而电视艺术是这场艰难和胜利之战重要的记录者和讴歌者之一。有着《十九路军抗日战史》《上海抗战》《上海浩劫记》《暴日祸沪记》《十九路军血战史》 《淞沪抗日将士追悼会》等系列表现抗战的纪录片以及《上海之战》《共赴国难》《八百壮士》《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苦菜花》等抗日影视传统的影像艺 术,为我们现在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2014年抗战剧创作整体而论,主创者们认真吸取历史上和前段时间出现的不足与教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冷静观察下来,问题依旧不少,模式 化的创作仍未能遏制,热衷于传奇色彩的渲染,缺少抗日民族英雄的代表性作品,尤其是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不少抗战题材剧热衷于表现草莽英雄、江湖浪 子、鲁莽土匪,将他们作为抗日英雄、民族脊梁加以讴歌,特别是对一些抗日英雄的内心开掘、人性书写,往往找不到其动机的合理性、必然性,却在偶然性、随机 性上大做文章;有些作品为了给剧作增加看点,不惜反复使用“英雄+美女”、多个女人争抢一个英雄,或多个男人追逐一个女人,争风吃醋,打情骂俏的桥段等 等。深入考察这些问题,笔者以为与创作人员忽视历史真实、无视人物个性塑造、文化底蕴和审美取向的偏离有关。

  抗战题材电视剧既是反映历史生活的产物,又是超越历史生活的美学创造。作为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共通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的 特殊艺术形式,抗战题材电视剧要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就不应也不能无视历史、虚无历史、解构历史。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 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基于历史真实的审美创造,即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重构战争叙事;要对抗战剧既有的创作格式、想象畛域和审 美边界,进行持续不断的突破,使之进入艺术创造的更高境界。

  • 相关阅读
  • 邓丽君:辍学演出只因父母爱慕虚荣?

     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1月29日,是一代巨星邓丽君诞辰62周年的日子. 台上的辉煌、台下的生命足迹、鲜少曝光的私生活、不为人知的童年回忆……  1953年出生的邓丽君给家庭带来了欢乐...

    时间:01-28
  • 历史可以“细讲”, 但不能“戏说”

      郭志坤编者谈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近日,历史学家李学勤、出版家郭志坤主编的通俗版中国历史《细讲中国历史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郭志坤表示,之所以为这套丛书命名为“细讲中国”,...

    时间:01-28
  • “作家不能当坐家”启示文艺创作之道

     ■每日一评  真正有生命力、影响力的好故事,在泥泞的田间地头,在闹哄哄的工厂车间,在与现代文明存有距离的村舍农家。如果不能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沾一身泥土,注定讲不好中国故事  易艳刚  在上海两会期...

    时间:01-28
  • 刘庆邦谈文学创作:描写人物好比“酿酒”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中篇小说《神木》《哑炮》先后获得第二届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

    时间:01-28
  • 浙江“打工诗人”的坚守和乡愁:要遵循内心而活

      “庄稼伏地后的心绪,是农人一茬茬的希冀。麦秸的茎杆上,蹿长的梦,却一寸寸爬起。在城市的丛林里,万千个人怀揣万千个梦,万千个梦在钢筋水泥里彷徨不定,还有万千个身影正在揖别乡村的风……...

    时间:01-28
  • 文艺工作者不能被市场裹挟

      在两年多的文艺志愿者实践中,我发现,用现代科学加文学手法推介传统文化,是一个好方法。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我们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永恒的。那么生命的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既然能量藏在意识里,...

    时间:01-28
  • 河北:文艺到农村进校园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新华社石家庄1月27日电(记者 白林) 从推出“百场儿童剧进校园”到“河北梆子小分队下基层”,再到构建“10分钟文化圈”,河北省近年来坚持文化惠民,努力变“送文化”...

    时间:01-28
  • 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颁奖

      1月23日,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在京颁奖。马原的《纠缠》、刘庆邦的《黄泥地》、范稳的《吾血吾土》获长篇小说奖,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陈鹏的《绝杀》、尤凤伟的《中山装》、弋舟的《所有路的尽头》、石一...

    时间:01-28
  • 贾大山:文淡而有味 人淡泊名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谈到,文艺家要热爱人民,特别提到了河北作家贾大山。这不只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早 年与他有交往、有交情,还因为贾大山确实在为文与为人两个方面,有自己的...

    时间:01-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