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没有见过贾大山老师,但我小时候就读过他的作品,尤其通过采访和创作《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这篇纪实文学,对他的作品和人品更有了一层理解。
读者为什么喜欢贾大山?习总书记为什么怀念贾大山?
因为他是一个率性的人,一个真性情的人。
习近平与他第一次见面,贾大山就直愣愣地来了一句:“来了个嘴上没毛的管我们”。这句话,习近平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如果是一般的县委副书记,会马上反感。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定然不悦,从此肯定会疏远他。
但是,习近平没有。因为他理解文化人,能够容忍文化人的个性和特点。
几天后,正是习近平主动约见了他。
之后,他们不断地见面,谈话,交心,成了朋友。
但是,贾大山还是那么率性。在一次谈话中,他竟然开玩笑地问习近平:“你说,咱俩谁在全国影响大?”习近平说:“当然是你。出了正定县,谁认识我啊。不像你,走遍全国,都知道贾大山。”贾大山一听,哈哈大笑。
在这里,贾大山虽然有作为作家的自信,但更多的是文人的清高。
但,习近平仍然没有在意,反而对他更好了。两人每每聊天至深夜两三点钟,结束的时候常常互相叠罗汉、搭人梯,翻越县委大门。
在采访时,我还了解到一个细节:两人常常聊天到后半夜时,肚子饿了,习近平就拿出从北京带来的午餐肉。没有案板,就在稿纸的背面(稿纸正面有油墨),用水果刀切成一片片,然后用茶杯倒上茶,倒上酒,继续聊天。
两人聊些什么?
肯定说实话,说真话,说心里话。
贾大山由着自己的性格,把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对县里的看法,特别是对正定县文化建设的看法,直言不讳地说出来。虽然可能不好听,但肯定很真诚。
- 相关阅读
-
阿莹:棣花镇之谜
我发现贾平凹的家乡丹凤棣花镇,居然是一处神妙的地方。 那天我们去棣花镇,走进一处正在恢复的宋金古街,大约有二三百米长,两边的门面房...
-
余秀华:成名诗是标题党 更好的诗在以后
法制晚报讯(记者 钱业)已有两家出版社表示将出版《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者余秀华的诗集。 1月15日,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被朋友圈刷屏无数,“脑瘫诗人”余秀华被学者沈睿誉...
-
吴念真:与电影、话剧结缘都是意外
曾五度获得金马奖最佳编剧的台湾文化大师吴念真,不仅在电影、电视节目、纪录片、广告等行业都有极高建树,他的舞台剧作品2001年在台湾首演以来一直受到市场追捧。上周末,由他导演的《台北上午零时》大陆版终于...
-
余华:众多法国文学中,受大仲马影响最深,司汤达对写作帮助最大
众多法国文学中,受大仲马影响最深,司汤达对写作帮助最大—— 听余华的法国文学告白 作为备受关注的当代作家,余华的书总是能引起人们的热议,他也是被海外翻译最多的作家之一——英、法...
-
刘庆邦:贴近人物的心灵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中篇小说《神木》《哑炮》先后获得第二届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
-
梁鸿鹰 :热爱乡村土地上的所有气息
作家和自己脚下土地的关系,往往是会决定写作的质地的。贾大山若不植根于自己的土地,想必是不会获得经久的价值的吧。这是一个将生命融进了乡村一草一木的作家,他当过知青,但从没有怨悔。他贪婪地吮吸着农村这...
-
何向阳:文如其人贾大山
一个作家的品格,决定于他的生活阅历和人格修养,而作家品格,决定了这个作家文字的品格和风貌,所以古人云:文如其人。人品与文品之间,作家人格与文学品格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对位关系: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
-
彭程:他的写作姿态令人仰望
最早读贾大山的作品,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读大学的时候。当时读到他的短篇小说《取经》《花市》,印象非常深刻。由于贾大山既不是高产作家,又为人一贯低调不事张扬,所以其后很多年我都没有再读到他的更多作品。...
-
诗人余秀华:若自己是健全人 会写出更多好作品
她说写诗时才是幸福的。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病毒般蔓延后,余秀华火了。 余秀华生于1976年,出生时因倒产缺氧造成先天性脑瘫,导致她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高中毕业后,她试图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