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何向阳:文如其人贾大山

何向阳:文如其人贾大山

2015-01-29 15:41:01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何向阳

  一个作家的品格,决定于他的生活阅历和人格修养,而作家品格,决定了这个作家文字的品格和风貌,所以古人云:文如其人。人品与文品之间,作家人格与文学品格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对位关系: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的人格状况,可以品出这个作家是正直善良的还是道德失格的;同样,从一个作家的人格出发,我们才会对其文学作品做出更准确、更深入的阐释。

  贾大山是一个磊落坦荡的人,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他宅心仁厚,但在原则与道义问题上,是一个绝对讲原则的人。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家,写出的作品,所提供给我们的价值观,是可信的,我们信赖这个人,所以我们相信其文与人一以贯之的精神。这样的作家写出的作品,不仅对于我们读者个人有益,对于民族精神的建设更是有价值的。

  贾大山的作品,从数量上讲并不算多。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贾大山文学作品全集》,分上下两卷,共65万字。但一个写作数量不多,且英年早逝的作家,为什么在离开了我们这么多年之后,他的文学仍让我们怀念,他的人格仍令我们敬佩?其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言行一致、人文合一的作家,他对于善与恶的界限,对于坚守道义与丧失人格的区分,在他的文字里是那么泾渭分明。这一点,贾大山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短篇小说《取经》,发表于1977年《河北文学》,当年被《人民文学》转载,并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描写的是“文革”结束之后农村建设的场景。小说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之外,令人震动的是它所表达的思想。在小说中,王清智反思,今天咱向李庄取的经,正是去年李庄向咱取的经,人家坚持的,正是我们扔掉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四人帮”干扰破坏是主要原因。可是,李庄不是处在同样的干扰破坏之下吗?在小说的结尾,老王说:“要学参天白杨树,不做墙头毛毛草”。白杨树与毛毛草之喻,讲的就是人格。历史局限,固然是我们可以推托责任的外部原因,但人格精神的矮化是否也应在反思之列呢?这篇小说写于上世纪70年代,其时贾大山就以一个作家的敏感,体会到了“随风倒”的危害,而意在建设“参天白杨”式的国民文化人格。

  这种人格建设的觉悟,来源于贾大山对于自我人格的要求,更来源于一个作家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负责任的态度。《花市》写到的卖花姑娘,虽是一个娇小的女孩子,却蕴藏着极大的精神能量。小说围绕着购买一盆令箭荷花,在老大爷与年轻干部之间展开争议。年轻干部竟问老大爷是哪个村的,村支书是谁。乡下人望着年轻干部的脸色,劝老大爷将花让给年轻干部,但卖花姑娘“冷冷地盯着他”,并收10块钱将花卖给了老大爷。小说以精彩的对话,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正直的女孩子。当那位企图仗势欺人的年轻干部用扇子指着女孩子时,女孩说:“我叫蒋小玉,南关的,我们支书叫蒋大河,还问我们治保主任是谁吗?”小说由此完成了一个聪慧、纯洁的女孩形象的刻画,而这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不仅存在于中华文化传统之中,更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小说发表于1981年,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们积极投身于改革事业之时。改革,是为了全面实现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包含精神人格的提升和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所在。

  • 相关阅读
  • 阿莹:棣花镇之谜

      我发现贾平凹的家乡丹凤棣花镇,居然是一处神妙的地方。  那天我们去棣花镇,走进一处正在恢复的宋金古街,大约有二三百米长,两边的门面房...

    时间:01-29
  • 余秀华:成名诗是标题党 更好的诗在以后

      法制晚报讯(记者 钱业)已有两家出版社表示将出版《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者余秀华的诗集。  1月15日,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被朋友圈刷屏无数,“脑瘫诗人”余秀华被学者沈睿誉...

    时间:01-29
  • 吴念真:与电影、话剧结缘都是意外

      曾五度获得金马奖最佳编剧的台湾文化大师吴念真,不仅在电影、电视节目、纪录片、广告等行业都有极高建树,他的舞台剧作品2001年在台湾首演以来一直受到市场追捧。上周末,由他导演的《台北上午零时》大陆版终于...

    时间:01-29
  • 余华:众多法国文学中,受大仲马影响最深,司汤达对写作帮助最大

    众多法国文学中,受大仲马影响最深,司汤达对写作帮助最大——  听余华的法国文学告白  作为备受关注的当代作家,余华的书总是能引起人们的热议,他也是被海外翻译最多的作家之一——英、法...

    时间:01-29
  • 刘庆邦:贴近人物的心灵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中篇小说《神木》《哑炮》先后获得第二届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

    时间:01-29
  • 梁鸿鹰 :热爱乡村土地上的所有气息

      作家和自己脚下土地的关系,往往是会决定写作的质地的。贾大山若不植根于自己的土地,想必是不会获得经久的价值的吧。这是一个将生命融进了乡村一草一木的作家,他当过知青,但从没有怨悔。他贪婪地吮吸着农村这...

    时间:01-29
  • 彭程:他的写作姿态令人仰望

      最早读贾大山的作品,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读大学的时候。当时读到他的短篇小说《取经》《花市》,印象非常深刻。由于贾大山既不是高产作家,又为人一贯低调不事张扬,所以其后很多年我都没有再读到他的更多作品。...

    时间:01-29
  • 李春雷:真情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虽然没有见过贾大山老师,但我小时候就读过他的作品,尤其通过采访和创作《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这篇纪实文学,对他的作品和人品更有了一层理解。  读者为什么喜欢贾大山?习总书记为什...

    时间:01-29
  • 诗人余秀华:若自己是健全人 会写出更多好作品

      她说写诗时才是幸福的。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病毒般蔓延后,余秀华火了。  余秀华生于1976年,出生时因倒产缺氧造成先天性脑瘫,导致她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高中毕业后,她试图做些...

    时间:01-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