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照片。 CFP |
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不是抽象概念的粘贴,更不是艺术形象或意象塑造之外的标语口号,而是来自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独到的发现。提高创作质量,提升文艺格调,离不开思想。思想有深度,文艺才有力度。
人若缺钙会患软骨病,缺钙的文艺同样会患上精神“软骨病”。当下,许多文艺作品经常给人一种软绵绵、轻飘飘的感觉,没法形成强烈的思想冲击 力与穿透力。这就是文艺缺钙的病兆,也是造成当下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引起业界的关注。
文艺的钙质源于思想的充盈
客观地讲,中国是文艺创作生产的大国,一年可以生产电影600多部,电视剧15000多集,戏剧、音乐、舞蹈、文学作品数以万计。然而,其 中真正能引起社会轰动且在人群中广为流传者却不多。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力空前增强和开放程度日益扩大的时代大背景下,一个艺术创作的数量大国很难成为质量 大国的根源,已不再是经济资源和技术支撑的问题,而取决于精神的容量、思想的深度和艺术创新的能力。应当说,我们相当多的作家和艺术家拥有良好的创作条 件,不缺乏生活阅历和创作能力,然而作品虽然忠实于生活,却毫无灵气,更缺少新意;会讲故事,却不会提炼意义;读者和观众即便能看下去,也很难产生回味和 思考。有的创作者尽管早早成名,却难入大家行列。究其根本,他们没有足够的思想文化储备,缺乏对素材高屋建瓴的驾驭能力,他们对生活没有做到真正的“心 入”,深刻思考少,人生感悟乏,陷入惯性化写作或表演的困境中,写来演去老一套,常年没有突破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