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批评家李陀:以往对路遥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批评家李陀:以往对路遥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2015-03-23 09:40: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潘石屹说,他就是现实的孙少安、孙少平,这个诠释表面上是恭维路遥,但是实际上是歪曲

  青阅读:从《人生》中的高加林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路遥笔下的主人公都有着相似性:都是底层的农村青年想改变命运,奋斗的结果最终都回 到原点,有人说这正是路遥小说最打动人的地方:一个中国式于连的奋斗故事。如果真的是这样,您觉得“中国式于连”的典型性何在?在之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 中,这种典型形象还多么?

  李陀:这问题有意思,值得思索。“路遥笔下的主人公都有着相似性:都是底层的农村青年想改变命运,奋斗的结果最终都回到原点”,这个分析我觉得 不很准确,如果考虑到路遥笔下农村改革的复杂性和种种不确定性,“回到原点”不过是高加林、孙少安们在改革大潮中打的一个漩涡而已。我曾经看到潘石屹说, 他就是现实的孙少安、孙少平,这个诠释表面上是恭维路遥,但是实际上是歪曲——现实生活里有多少个成功人士潘石屹?就算潘石屹是个成功的于连,中国现实的 改革里能有多少成功的于连?我觉得,潘石屹如此现身说法,恰恰证明了中国改革的复杂性:有人成了潘石屹,富甲天下,可是有无数的孙少安们还在穷困中挣扎。

  这又说到问题的另一面:我觉得说孙少安这类人物是于连式的典型不准确,孙少安们比于连面临的问题复杂得多,精神世界也比于连复杂得多。这里最大 的区别是:于连身处一个已经稳定的资产阶级社会,他只要“向上爬”就行,可是,孙少安们在改革的大变动中,往哪儿“爬”?怎么“爬”?都是问题。

  青阅读:我们谈到了很多路遥被忽视的重要性,这足以引起更多的作家和评论人去思考、去进一步讨论,到底文学应该怎么写、写什么。您怎么看待路遥的写作中备受诟病的缺点和问题呢?

  李陀:说到路遥写作的缺点、问题,也很明显,就是比较粗糙,他以柳青为师,但是拿他和柳青的写作比较,明显就不如老师厚重、成熟、细腻,具体来 看,叙述语言、对白语言缺少特色,书面语因素太多,人物刻画线条也粗,整体结构也不够结实,等等。但是,想到路遥给自己的文学写作提出的目标那么宏大,而 文学环境给他提供的经验和营养又那么少,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可以谅解的。何况,他那么年轻就去世了,这实在太可惜了,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 一个更成熟、更才华横溢的路遥。

  我觉得今天最重要的,是多看路遥写作的长处,从他那里吸取宝贵的经验,这有助于我们在新的世纪里为文学寻找新的方向。

  采写/本报记者 刘净植

 

  • 相关阅读
  • 迟子建:如果不写作我可能去当一个农妇

      答题者:迟子建  提问者:刘雅麒  时间:2015年2月23日  1看到《群山之巅》最后一句话“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你创作完这部作品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迟子建:就是一种无言...

    时间:03-23
  • 阎真:总要有一种平衡的力量

      几个月前,我把新的长篇《活着之上》投给了《收获》杂志。编辑给我打电话,讨论小说的修改,他说,小说中以曹雪芹为代表的那些文化人物表达的精神力量,还是很难平衡现实生活功利欲求的牵引,这就像一杆秤,所称...

    时间:03-23
  • 冯骥才:社会较为浮躁 太多人想发财

      昨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参加文艺界别小组讨论并在会后阐述观点。  他认为,目前整个社会较浮躁,太多人想发财,最浮躁的莫过于春晚抢红包环节,此举将传统习俗变质,“把春节的传统文化...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