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呵呵”一词哪儿来的?苏东坡损朋友发明

“呵呵”一词哪儿来的?苏东坡损朋友发明

2015-12-16 14:20:23

来源:华西都市报

苏轼作品中现“呵呵”字样

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调查了解到,《与李公择十七首》、《与钱穆父二十八首》、《与文与可三首》、《与王定国四十一首》、《与赵德麟十七首》等45篇文章都写有“呵呵”。苏东坡曾给因“河东狮吼”出名的好友陈季常写信:“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呵呵。”意思是只要晚上睡得舒爽,写词只是小意思。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中国苏轼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清泉说:“‘呵呵’一词大多出自苏轼与友人的书信,和朋友聊天常常‘呵呵’一笑,其含义和现在差不多。他的‘呵呵’笑声,穿越千年时空,如今似乎仍然余音袅袅。”

工程师

没有他我们哪里去欣赏“苏堤春晓”?

如果你有机会去杭州旅行,千万不要错过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苏东坡36岁的时候第一次来到杭州当通判(职务类似于副市长)。他十分迷恋杭州的山水,觉得西湖比古代美女西施更美,便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绝妙好诗。可是过了15年,苏东坡再来杭州发现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芜蔓,如此场面让摩羯座的苏轼痛心疾首。

1090年4月,苏东坡主持的治理西湖工程开张,用了半年的时间,当地出了20余万工,挖了25万丈土,把挖出的湖泥葑草堆积成长堤,堤上夹种花柳,形成了著名的苏堤,浚湖筑堤的工程由此告竣。为了保护西湖水质的清洁,严禁在湖中种植菱葑。从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的一道漂亮堤坝正式完工,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其命名为苏堤。

  • 相关阅读
  • 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勒·克莱齐奥从夏鸣九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 佘治骏 摄  说到勒克莱齐奥,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近年来他与中国文学学术上的频繁交流,还成为了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名誉教授,10日,国家外国...

    时间:12-16
  • 屠呦呦领奖返京 个人传记热销

      12月1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顺利返京。第一部全面完整记录屠呦呦人生经历的《屠呦呦传》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还将推出日文版、阿文版...

    时间:12-16
  • 90后留学生出版欧洲游思录 用唯美文字讲妙趣故事

      “在北极圈遇见北极光,在丹麦寻找安徒生,在巴黎舞一曲探戈,在西班牙遇险,在匈牙利吟唱布达佩斯之恋,在爱沙尼亚寻找挪威的森林,在瑞典聆听小津安二郎的樱花物语……在路上,人比风景精彩...

    时间:12-16
  • 微反应研究第一人姜振宇推出“烧脑”新作《掌控者》

      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 王志艳)从象牙塔里的学者走上电视荧屏,姜振宇因与孟非等知名人士搭档《非常了得》节目而被观众熟知,他带火“微反应”一词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称号——&ldquo...

    时间:12-16
  • 叶兆言: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是无中生有的功夫

      著名作家叶兆言(资料图片)  “对我来说,写作就是开始、苦熬、结束,苦熬本身就意味着写作。我不是个害怕寂寞的人,喜欢一个人独处。”15日,著名作家叶兆言接受了记者邮件专访,谈到了对创作等议...

    时间:12-16
  • "屠呦呦传"问世 出版方:屠呦呦其实不愿给自己出书

      14岁时,屠呦呦哥哥送给妹妹的照片。书中插图  屠呦呦11岁时与妈妈合影。  首部全面记录屠呦呦女士过往经历的传记《屠呦呦传》,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昨天,人民出版社政治一部主任张振明接受采访时透露,...

    时间:12-16
  • 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主要看气质”上榜

      今日,《咬文嚼字》杂志在官方微博中公布“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rdqu...

    时间:12-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