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叶兆言: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是无中生有的功夫

叶兆言: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是无中生有的功夫

2015-12-16 14:24: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叶兆言: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是无中生有的功夫

  著名作家叶兆言(资料图片)

  “对我来说,写作就是开始、苦熬、结束,苦熬本身就意味着写作。我不是个害怕寂寞的人,喜欢一个人独处。”15日,著名作家叶兆言接受了记者邮件专访,谈到了对创作等议题的看法。他表示,作家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写出好作品,“所谓‘好作品’,就是要有新意、要让人回味。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也是无中生有的功夫”。

  写作就是开始、 苦熬、结束:文字应尽可能干净漂亮

  上世纪80年代,叶兆言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一直以来都拥有不少读者。近日,“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亦结集出版,颇受欢迎。不过,鲜有人知的是,在开始写作之前,叶兆言曾在工厂当过四年钳工。回忆起那段时光,他说,自己并不喜欢当工人,也不喜欢每天重复的机械工作。

  叶兆言的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母也都是老百姓口中的“文化人”。或许正是受到家庭影响,叶兆言热爱写作。成为职业作家后,他常常说,自己很幸运,一直能干喜欢的事情,天下事不如意十有八九,不是什么人都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能以写作谋生,读者虽然不多。但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叶兆言坦率地说,“为此,我常常存在一种感激之心”。

  不过,写了这么多小说,“写作”到底是什么,叶兆言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他言简意赅地把这个过程概括为六个字:“写作就是开始、苦熬、结束。苦熬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写作的乐趣。因为写作,因为苦熬,于是就有了今天。”

  • 相关阅读
  • 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勒·克莱齐奥从夏鸣九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 佘治骏 摄  说到勒克莱齐奥,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近年来他与中国文学学术上的频繁交流,还成为了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名誉教授,10日,国家外国...

    时间:12-16
  • 屠呦呦领奖返京 个人传记热销

      12月1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顺利返京。第一部全面完整记录屠呦呦人生经历的《屠呦呦传》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还将推出日文版、阿文版...

    时间:12-16
  • 90后留学生出版欧洲游思录 用唯美文字讲妙趣故事

      “在北极圈遇见北极光,在丹麦寻找安徒生,在巴黎舞一曲探戈,在西班牙遇险,在匈牙利吟唱布达佩斯之恋,在爱沙尼亚寻找挪威的森林,在瑞典聆听小津安二郎的樱花物语……在路上,人比风景精彩...

    时间:12-16
  • 微反应研究第一人姜振宇推出“烧脑”新作《掌控者》

      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 王志艳)从象牙塔里的学者走上电视荧屏,姜振宇因与孟非等知名人士搭档《非常了得》节目而被观众熟知,他带火“微反应”一词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称号——&ldquo...

    时间:12-16
  • "屠呦呦传"问世 出版方:屠呦呦其实不愿给自己出书

      14岁时,屠呦呦哥哥送给妹妹的照片。书中插图  屠呦呦11岁时与妈妈合影。  首部全面记录屠呦呦女士过往经历的传记《屠呦呦传》,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昨天,人民出版社政治一部主任张振明接受采访时透露,...

    时间:12-16
  • 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主要看气质”上榜

      今日,《咬文嚼字》杂志在官方微博中公布“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rdqu...

    时间:12-16
  • “呵呵”一词哪儿来的?苏东坡损朋友发明

    修缮中的三苏祠原标题:“呵呵”竟是苏东坡损朋友时发明的 写信常用明年1月三苏祠即将重新开馆,在两年多的修缮时间里,三苏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馆藏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梳理,居然在《苏轼全集校注》中发现...

    时间:12-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