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
呼吁统一明示卡及合同
对于业界普遍认可的新国标中有利于消费者辨识红木家具“身份”的几项关键内容——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明示卡和合格证,元亨利董事长杨波呼吁“希望能给我们红木企业设计出全国统一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推广执行。
杨波还建议制订一种专用的红木家具销售合同。他认为,在家居卖场中现有的家具销售合同针对广泛的家具产品,很多规定与红木家具的特性不符。“假如能有红木家具专用合同,再与红木家具的产品使用说明书、明示卡、合格证结合起来,肯定能让消费者心里更踏实。”据其介绍,目前不同卖场有不同的家具销售合同,“我们(元亨利)公司也有一种制式的合同,同一家企业要面临20份大小样式都不一样的合同,希望行业内能借力新国标制定统一的红木家具合同。”对此,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冰冰在公开场合回应称,“协会将出面把这个事情进一步做一个交流探讨”,拿出一个方案。
□消费主张
红木家具对消费者来说是贵重的家居产品,而且它还具备一定的保值收藏价值,这也是新国标中强调材质保真等内容受到业界和消费者认可的原因之一。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明白消费红木家具(关注红木家具取材用料,避免以次充好问题)的同时,选购时不要忽视红木家具的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
消费切勿“唯材质论”
太和木作的创办人、北京市工商联收藏品行业商会副会长关毅就向记者表示,红木家具优劣,材质仅仅是一个基础。他认为,红木家具近年来受到追捧,与其原材料非常珍贵确实有关,黄花梨、紫檀木、酸枝木等名贵红木都需几百甚至上千年才能成才,市场的投机爆炒也加速了珍惜木材品种濒临灭绝的进程。因此,材料的不易取得,是红木家具成为难得珍品的原因之一。但关毅提醒,重材质、轻工艺是近些年来古典家具收藏领域的“不健康”导向,当前市场上购买、收藏古典家具有过分强调材质的趋势。
“世界上很多奢侈品的材质都不是第一位的评价标准,比如LV、爱马仕等顶级奢侈品;在文物拍卖会上成交价最高、最受追捧的也都不是金银器皿,往往是在于拍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关毅还举例说,书画作品拍出“天价”,材质也不重要,关键的因素是齐白石等名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收藏红木家具也是一样的道理。买家往往需要关注的是红木家具的实用价值之外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价值,否则仅从实用价值而言,买个普通的板式家具产品一样可以满足使用需求。
“材”、“形”、“艺”要兼备
“一旦把红木家具作为文化收藏品来审视,就不要陷入单纯关注材质的消费误区之中,而要更多强调文化性和工艺价值。”关毅介绍,以自己从事故宫文物修复工作的经验来看,即便是故宫的家具也不是单一树种为主,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家具,用料特别讲究搭配、适度,采用包镶工艺,主体、表面用黄花梨、紫檀,其他里料、配料板等用其他硬木材料。故宫中的清代家具取材多种多样,有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柏木、榆木、乌木等;即便是黄花梨的家具取材,也是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都采用的,不存在现在市场更强调和推崇海南黄花梨的现象。他认为,对红木家具材质的关注要有度。从衡量红木家具价值的需要具备“材”、“形”、“艺”三个方面来看,可以各把三分之一的关注度均衡地放在这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