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场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近年来接到大量的消费者投诉,不得已禁止商户在没有卖场方监督的情况下给顾客承诺。”刘洋表示,根据历年投诉案例来看,不排除一些企业借助家博会倾销次等品、尾货,因为家具不是即时性交易,从购买到送货需要一段时间,消费者根本无从辨别家具的好坏,当消费者发现家具存在质量问题或出现延期送货等问题,家博会早已结束,卖方也不见踪影了。
?秩序混乱 家博会演变成了菜市场
“秩序混乱”是多数消费者对家博会的整体印象。依照《北京商报》的评述:家博会就那么几天时间的展览,大批量签单是第一要务,于是打折、送礼、抽奖成为家博会的揽客法宝,乱哄哄成为家博会重要特色,厂商到处拉客、发传单,使消费者无法理性选择。
实际上,多数在家博会下单的消费者冲的都是卖方承诺的“惊爆价”,那么在展会上的价格真的如销售人员所言,低于卖场最低折扣价吗?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是否更低消费者并不知情,在家博会交易的通常属于冲动型消费,消费者根本来不及比价,同时,它又没有第三方监管,何来“最低价”的保证。
刘洋介绍,在卖场,品牌承诺的最低价,通常都由卖场做担保,超出市场最低价的部分,卖场会从企业提前缴纳的保证金里翻倍返还。
据悉,所有在卖场成交的合同都有卖场盖的主办单位章,说明这个合同是经过卖场检验通过的,而所有进驻卖场的产品每个批次都要递交相关的产品合格证明,由此使得市场更规范,消费者更有保障,“而缺乏监管、售后体系的家博会则更像是粗放式管理的‘菜市场’。”业内评价称。
成本过高
参展企业担心入不敷出
“当年,展馆的租金很便宜。”一位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组织过家具展销会的业内人士说,那时候,北京很多展览馆更多承担着政府职能,常处于闲置状态,而现在却被各种展会占得满满的,从而推高了现在的场馆租赁费用。
一位地板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曾经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组织过展销活动,场地费达到了百万元量级。“展会成本逐年提高,但效果却一年不如一年。”这是很多不参与这类展会的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理由。
某家具品牌负责人坦言,他们之所以不参加家博会,是因为家具是大件产品,运输、安装布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了博人眼球,还需要新颖的设计,场地租金也很贵,这一切的成本投入只为了三到五天的临时性展销,很不划算。
业内
缺少服务信用保障
消费者需理性消费
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市场分会秘书长刘晨表示,装房子、买家具、选建材,家居行业是大额慢速消费品行业,其特点是费用投入较大,产品使用时间较长,在这种特殊的产品属性面前,对交易后的质量保障和服务要求很高,不能投诉无门,找厂家找不到。
因此,家博会这样的交易形式在家居行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原因就在于家居展会主办方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平台,它并不具备家居卖场载体所拥有的服务和信用保障的功能,而这些在家居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明码实价
被破坏后现隐忧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北京分会会长王冶认为,如今的家博会其实已经搞得跟日益泛滥的网络团购会的形式差不多了,大品牌一般不去参加,否则将会打乱北京几十个专卖店或卖场直营店的价格体系。
以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为代表的几家家居卖场,为了消除家居市场此前一直存在的高标价、低折扣现象,提出明码实价,意在规范家居行业,便利消费者,家博会等交易平台却有意无意地干扰了这一体系。(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