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山东,贴牌占比超50%,比例明显高于自建营销渠道。在山东财富陶瓷城及周边的数十万平方米里聚集了大量的品牌,这些品牌有80%是没有工厂的,但是他们有建规模不一的展厅。全国贴牌商聚集淄博,所以它的产品开发来源广,新品更新速度非常快,仅次于佛山。但自主品牌机渠道销售不力,且职业经理人和人才的质量不太高。
谈及江西的陶瓷产业,主要集中在以高安为中心的泛高安地区,这里的企业主要是自建销售渠道,鲜少贴牌,这是高安的一个特色。而从产品流向上观察,基本上是流向三四级市场,企业的客户高度重叠,价格厮杀比较严重。
陶瓷是高安的支柱型产业,对房地产、物流、娱乐及生活消费等第三产业拉动非常大。我也谈谈个人的建议:1、可以尝试电商渠道(与现有客户冲突不大)、产品定位适度做减法(规避价格竞争)。2、产品结构优化,加强横向合作,规避同质化恶性竞争。3、提升展示水平及加强品牌建设。4、“高安陶瓷”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内展+外展。5、重视人才、职业经理人的应用,但须提升整体人力资源质量。6、完成由术到道的过渡。现在高安陶企做的大多是战术层面,即通过产品结构和产品价格的调整来缓解目前的压力。但是我们真正要做到“道”,即要重视产品结构、客户队伍、渠道的深度和广度,最终还是要实现由术到道的变化。
这几年,四川陶瓷产业的发展略微下降。这是为什么?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泛高安产区每年往云贵川地区输出的瓷砖至少超过了4亿平方米左右,基本可以消灭夹江本土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工厂。高安陶瓷的销售半径从500公里走到1000公里,最后到2000公里,甚至远销海外,是高安陶瓷的一个显著变化。
混沌时代坚定信念,建立市场秩序
最后讲一下个人对于危机应对的看法。这是一个混沌的时代还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时代?这是一个侥幸的市场还是一场运筹帷幄的步步为营?应该是从宏观大势及产业趋势中找到基本规律,要建立自己的发展趋势,绝不可以长期没有规划的盲目改变。
陶瓷行业现在流行各种培训,将希望寄托于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培训师的想法,也证明了这个行业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其实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这种混沌的时代坚定自己的信念,建立自己的秩序。
为什么会出现危机?因为我们现行的制度和生产方式、经营行为无法适应这个时代和市场的变化;我们只有改变、创新,甚至敢于革自己的命,用最快的速度调整并适应新的环境和趋势,思考一下现行的品牌布局或者产品布局是否与行业实情相匹配,然后进行重新梳理。
今年行业各方面的信息泥沙俱下,其中停产、倒闭、兼并、降价是最频繁的。前两天有一个业外的公共平台说建陶行业面临着崩盘,这是一个没有立足点的数据。实际上像这种停产、倒闭、兼并、降价本身就是市场经济里面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尤其是在经济转型、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
最大的关注点应该是“我”:即一切的根源在于自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个行业并不是面临崩盘,而是因为产能过剩,所以必须有人先走一步。危机才是帮助我们成长的最佳机会,也希望大家在危机中找到自己,找准方向,跨越危机,打开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