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名同学走进教室,分配座位,每人一分钟自我介绍,然后老师开始致辞、讲课。这不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而是分别32年之后的再聚首。昨日下午,重新坐回友谊路中学那间熟悉的教室里,在场的师生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是友谊路中学78级6班的学生,台上的是曾担任这个班级5年班主任的66岁退休教师张康怡。这次,老师没有讲语文、数学,或是外语、音乐。张老师说:“乡音未改添风采,红颜褪去鹤发染。多少次我猜想过你们现在的模样,幻听过你们的声音,但直到今天,这一切才真实地展现在我眼前。”
张老师介绍,当年6班共有56名学生,是该校唯一的一个文艺班,师生感情十分深厚。今年3月,她突然想再看看当年的这些学生,于是和当年的班长蒋碧霞联系,两人通过QQ群和查找户籍信息,找到了40名同学一起参加这个活动。
同学们像当年一样坐在同一个教室,做游戏、谈心。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成为大老板,特意从香港赶来,有的还在国外出差,特地打回国际长途电话,也有全职太太,有下岗工人,但是他们同样坦然地分享自己的近况。上完这堂课,尽管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但同学们簇拥着老师,到操场上来一个合影:“茄子!”几十个人一起大声喊出来,就像当年拍毕业合影时的纯真和快乐。
当年走出校门刚刚成人的学生,现在都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刚好有一个同学在约定的这一天过50岁生日,于是,同学们围着同一个蛋糕,唱响了生日快乐歌(如上图)。
短暂的相会会成为永远的回忆。同学们再次相约,4年之后再相见,为老师庆贺70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