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儿子想换个座位。绘图/王珊 哈尔滨市某小学的李老师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不久前的三八节,她收到了班里的一位学生家长发来的一条短信:李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为了表达我的敬意我给您的手机里存了500元话费,我孩子最近学习成绩不稳定,他视力又不好,希望您考虑把孩子的座位往前调调,谢谢! 读罢短信,李老师哭笑不得。原来,这位家长以前多次想给她送礼均被李老师婉言谢绝。没想到他来了这一招。李老师闹心的是,第一,她对孩子一视同仁,从来不会收礼,特别是家长送的贵重礼物;第二,即使是这位家长反映的问题属实,为了孩子的发展可以考虑给孩子调换座位,但是有了家长的这份“礼”,她反倒没法去做了。 思虑再三,李老师去营业厅给家长的电话里返存了500元钱。李老师和家长说,“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健康成长,但是班级里40多名孩子都像您这样想得到老师的‘偏爱’,我不可能都照顾得来。其实,您的要求是正常的,可是因为您的做法,我反倒做起事来底气不足了!所以,请您积极配合好我的教学,在家庭教育上多花些心思,孩子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所谓偏爱,往往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是非观,绝不是什么好事!”
李老师说,她把压力藏在了心里,既没有对任何人说,也没有把情绪带给孩子。不过,她也反思了,难道自己平时流露出什么暗示吗?没有啊?现在的家长的到底是怎么啦?一定要花钱买心安吗? 家长送礼“很无奈” 老师收礼“很负担”
李老师的遭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老师反映,现在的家长送礼的花样越来越多,如果不收,他会变本加厉,想着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哈市目前出现一个怪现状:“家长似乎不得不送,老师似乎不得不收”。记者也了解到,其实很多老师已经被家长弄得无所适从。哈市某小学陈老师曾抱怨,有的家长送来名贵的化妆品,或者是购物卡,“如果收下,‘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心里很别扭;如果不收,家长的态度往往要强硬,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又会变得尴尬。”而某初中的一位语文老师则有些“义愤”:“家长坚持让老师收下礼物,随后就会为了孩子对老师提出各种要求,这不是要挟吗?”
“那些孩子送的贺卡,有时甚至是自己画的画,虽然不值钱,但老师都会欣然接受,因为里面凝结的是孩子的心意。不知什么时候家长逐渐掺和进来,事情就变味了。贵重东西老师肯定不接受,但现在是人情社会,家长托个关系请你吃饭,给你送点礼物,收下吧,偷偷摸摸,很多要求又不可能办到,弄得人心里也挺难受。老师真是挺无奈的。”哈市某小学张老师对收到家长礼物的评价就是尴尬。
正方: 一定要送礼 不然不托底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学生给老师送礼从鲜花、贺卡、首饰、衣物、化妆品、购物卡、手机特色产品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还有时髦的“苹果ipad”,有的礼物要比老师半年的工资还要多,这已经超出了感激师恩的范畴。
为什么要给老师送礼?“一定要送礼,不然不托底。”道里区的崔先生在三八节花了1000元,办了两张购物卡,送给了女儿幼儿园的两个老师。问及为什么从幼儿园开始就要送礼,崔先生的反问意味颇深:“你是不是没孩子,或者孩子现在还没上幼儿园呀!” 很多家长觉得家长要与老师搞好关系,送点礼物是很必要的,否则孩子就得不到应有的关心。有家长甚至举出了一些老师直接向家长索要礼物、钱财,甚至以此来区别对待孩子的例子加以证明。南岗区的刘先生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给老师送购物卡,他道出了其中的隐情:“不送,心里太不托底!而且我家孩子也比较调皮,还希望老师能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