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 送不送礼没啥差别 有些家长则坚定地认为,不送礼,老师一样会尽心负责。
谁送了礼、请了客,老师就一定会格外照顾吗?“其实都是家长的心理在作怪。不管送与不送礼,老师喜欢的还是学习好、懂事的学生。“我认为还是不送的好。”哈市香坊区某初中的学生家长寇先生表示。“真正有学问、有素质的教师不可能因为没拿到某个学生的好处就对他另眼相看。”
哈尔滨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王纲主任长期从事儿童问题调查研究,他说,并不是所有老师都会因为家长送不送礼来区别对待学生,父母没有必要随大流给老师送礼,这样的效果也不见得就好。希望通过送礼能多要点照顾,人为造就出的优于别的孩子的环境,对孩子其实会适得其反、甚至扭曲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成长埋下了隐患。 专家: 请给老师真正的尊重与惦念 与家长们不同,绝大多数学生们自己送给老师的礼物则会“单纯”很多。三八节那天,哈市道外区某小学从教8年的王老师就收到了学生们送的喉宝、水杯、护手霜、鲜花等小礼物,有的学生还为老师自制了卡片。“其实一张卡片就足够了。”王老师称,比起家长们送的“大礼”,孩子们的礼物更让她有尊严感。 记者采访多个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老师,他们更希望家长多和老师进行真正的沟通,一起将心用在孩子的教育上,而不是逢年过节送礼了事。
“在全都不送的时候老师肯定是公平的,而且偏爱好学生。可当有人额外付出金钱以后,老师得对得起拿的钱,就要付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做为交易回报。这是现实。”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纲分析说。 王纲认为,要解决这种已经在社会上形成风气的不良现象,只能从社会引导和制度上下工夫。应让家长都认识到老师收礼已构成职务犯罪;也应该教育家长,都不要给老师送礼,助其滋生腐败。在制度方面,一旦发现或接到举报有教师向学生家长索取礼物或是以收礼来区别对待学生,查实后,教师除了退还礼物,还进行严肃处理,以刹住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