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网讯(见习记者 陈波 李亮 肖云)近年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忽然聚集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从遥远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城市,每天都重复着同样一件事情,那就是照顾好在城里上学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人们称之为“陪读妈妈”。
家里再困难也要让孩子读好书
崔晓粉的家在商州区麻街镇桐树沟,早在2000年就已举家搬到了张坡社区,家里的一切都让两位70多岁的老人来打理。如今43岁的她两个孩子都在城里读书。
村子本来有一所小学,可是离家有点远,得走几里路,全是崎岖不平的砂石路,当大人的不放心,所以就把孩子带到城里来上学。为了省钱,崔晓粉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丈夫晚上睡沙发,她和两个孩子挤在唯一的一张床上,家里经济的拮据也使得这个母亲承受了更多的家庭负担与责任。家里只有丈夫一个人挣钱,每月不到3000元,平时给孩子添件衣服还得权衡再三。作为一个全职陪读妈妈,崔晓粉每天所干的就是做饭洗衣的活儿,两个孩子在读书,回家吃饭时间很紧,她一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做家务上啦。令人欣慰的是,两个孩子学习刻苦,墙上张贴着大女儿的奖状。
孩子有个好前程什么苦都愿意吃
王淑娥是一位来自大荆镇砚川村的陪读妈妈,她的孩子在商洛中学读高一。据她介绍,镇上本来有一所高中,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把孩子送到市里上学。
孩子上学后,为了打发时间,王淑娥就在住地附近的饭店找了份工作,月收入1000左右。为了维系日常开销,生活上她精打细算,从不枉花一分钱。“我和孩子他爸原来没上多少学,知道没文化的害处,为了孩子能多学点文化,吃再大的苦都值得。”王淑娥面带微笑地说道。
陪孩子上学是尽到做母亲的责任
早上5:30起床做早餐,6:00送走在商洛中学上学的孩子,6:30给在附近上小学的小女儿整理收拾,7:30左右将其送到学校,8:00开始在一家小饭馆上班。这就是来自大荆镇李渠村的陪读妈妈周小云整个早上的作息时间表。
现租住在窑头村的周小云本来在家里务农,没有打算来城里陪孩子读书。但一次学校家长会却改变了她的初衷。“有一次学校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的孩子生了一场大病,但不见好转,也没人照看,并批评了我做母亲的失职。我知道孩子从小身体就不好,但孩子有病的时候却不给我说,着实令人担心,这才让我下决心放下家里的农活,来到城里陪孩子读书。”家里生活并不宽裕,丈夫在外打工,考虑到一大家子每月的各类费用太大,周小云就在一家饭馆找了一件差事,中午抽时间回来给两个孩子做饭,晚上经常是11点左右拖着疲惫的身子才赶回家,但一看到两个孩子专心致志的在做作业,她的困倦就没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