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50分报道,珠海女子中学即将动工,明年9月开学。这是珠海第一所女子完全中学,是一所由政府无偿拨地的私立学校。学校的新闻发布会很特别,所有迎宾的女教师均着“五四”时期的学生装,浅蓝色的中式上衣,蓝黑色的裙子,两条扎着蝴蝶结的麻花辫。
近些年来,一阵复古风将女校在中国内地重新吹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内地有普通初、高中女校约十多所。恢复女校是社会需要,还是历史倒退?虽然珠海女中提出“因性施教”是其教学的一大特征,但女校真能最大限度挖掘出女性固有的智力特长吗?来听今天的新闻正反方。
正方: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 朱煦
反方: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 刘卫兵
争论一:恢复女校是社会的需要还是历史的倒退?
朱煦:不能说过去办过女校,现在再来办就是一种倒退,女校更适合应该是在初中阶段,我们现在的学校其实还是过于单一化了,都是男女同校的,其实有一定量的男校或者是女校的存在,它恰恰体现了这种教育需求的个性化,所以我们如果考虑到我们孩子的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时候,我们对这样的一种差异性的教育的提供,应该持一种更加开放的一种心态,更加宽容的心态。
刘卫兵:我们知道现在教育早就打破了男女差别,从智力包括发展,男女起码在学习上没有什么差别,再一个我们注意到女校其实最早是在清末,因为当时女子不能受教育,所以当时有个别女子学校,男女授受不亲等于作了一种妥协,因为当年的女校所学专业是受限制的,像开始的招生一些学校,女生只能学什么呢?家政学专业,而不能修理工专业,甚至不能修文科,实际上不是一种不平等,有大部分女生学的更多是女子示范,所以我说在今天不论像珠海女子学校打什么名义,在某种程度上都给人一种倒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