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班,刚走进小区,就遇上了住我家楼下的小张。有事没事地闲聊了几句,小张突然笑道:“你家儿子什么都好,就是不肯喊人。那天我拿着零食逗了他半天,也没有让他喊成一声‘姨’。”
我点着头,小张说的这个是事实。记忆里,儿子小时候可是小区里出了名的“小甜嘴”,每次出门,不管逢上张家大伯还是李家大婶,他都会隔老远就喊上了,因为这,那时的他可没少博得邻里的疼爱。只是,不知道怎么了的,现在孩子大了,也越来越懂事了,可“喊人”这个好习惯却一下子就没影了,任我怎么劝说也是难以“昨日重现”了。
回了家,刚巧儿子正在埋头做作业。坐在他的身边,就那么看着他,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他:“怎么现在不肯喊人了?”儿子怔怔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回应。等我又问了一遍,儿子开始嘟嚷着反驳:“为什么一定要喊人?”这什么态度?我不由得一下子火了,刚想训斥几句,一边的婆婆也开始嘟囔起来:“你别责怪孩子,他还不是和你们一样,你们出差回来或者出门走亲戚,我就没见你们有多喜欢和人打招呼。”
婆婆说着,转身去了厨房,我却被婆婆的话噎得一下子陷入了回忆。说实话,我从来不是嘴甜的人,除了初结婚那会儿我还能不时喊出几声“爸”和“妈”,随后便再也不了。婚后这几年,习惯了有婆婆在身边的日子,我喜欢和她聊天、和她切磋厨艺,然而却颇不习惯喊她一声“妈”。每天下班回到家,我会说“我回来了”;哪怕出差回来,也只是那么简单的一句不加“前缀”问候语。我一直以为,婆婆知道我的脾性就是了,殊不知,我的言行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儿子。
蓦然地就想起了那句话:“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天长日久,自然会在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现在看来,儿子的身上何尝没有我的影子?而应着这一份自省,我更深地想到了其他:不喜欢儿子睡懒觉,可是自己呢,只要一到周末,势必也是睡到日上三竿的;不喜欢儿子躺着看电视,可是自己呢,因为图舒适,常常也会捧着笔记本躺在被窝里悠哉地网海畅游;想着儿子好好学习,不喜欢他时不时地提到“偷菜”那字眼,可自己呢,还不是经常定好了闹钟半夜起来“偷菜”……
想到这些,我不禁一阵汗颜,看来,还真不能忽略自己的坏习惯,而光从孩子身上下手,也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臭招儿呢。这样想着,我不由得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定了几条规则,并计划以后每天都遵照实行。我想,为了孩子,我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这个“范儿”,也一定会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之下让儿子养成诸多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