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贾书章)“我之所以这么多年坚持留在乡下,这里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我希望尽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多出人才,多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刘书记在《为家乡守护一份希望》一文中写下的一句话。从教29年,岁月将一个青春年少而又帅气的小伙子变成一个早生华发的“老教师”。
学生的“老师哥哥”
位于秦岭南麓大山深处的镇安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1982年,19岁的刘书记从商洛师专毕业,志愿来到镇安县偏僻的柴坪中学担任化学课老师。他喜欢用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有趣故事入手,将一个化学问题讲的明明白白,孩子们很容易就学到了他们所不知道的化学知识。刘书记和学生们朝夕相处,他平易近人,态度和蔼,不管什么时候都心平气和,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师哥哥”。在柴坪中学短短一年时间,刘书记给柴坪学生和家长留下了很深印象。在他调离柴坪中学后,20多名学生联名给县教育局写信,强烈要求将他们的“老师哥哥”给调回来。
在镇安县山区从事教育工作8年,因工作需要,他先后在松柏中学、镇安职业中学(云镇)、青铜中学、梅花中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松柏中学教学条件差,他利用炭火炉制蒸馏水用于教学实验。在教学仪器较少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为学生们做化学实验。他所任教的班级年年在全区名列前茅。
学生“最尊敬的老师”
1990年,刘书记调回他的家乡商州区孝义初级中学工作。他在这所学校一干就是21年,先后担任班主任工作近十年。
一天,班上一个叫张小魁的男生因上体育课和同学打架被带到了刘书记面前。看到张小魁脸上连一点知错的神色也没有,刘书记不仅没生气,反而笑着说:“小魁同学,你能耐大的很么,来,坐到我面前,咱俩比一下手腕。”张小魁气冲冲地说:“比就比!”
第一个回合,张小魁自恃自己力大无比,使出了猛劲赢了老师,一脸的得意。第二个回合,刘书记抓住机会,用力扳回了张小魁,张小魁吃了一惊,他没想到瘦弱的刘老师还有这么大的力气。第三个回合,尽管他使出了浑身劲儿也败在了老师手下。看着张小魁垂头丧气的样子,刘书记心平气和地说:“这下该服气了吧,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光有一身蛮力气是不行的,要将力气用对地方。你身体好,要感谢你的父母,他们把你管得好,你就要对得起父母,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刘书记一番话说得张小魁心服口服。他对刘老师说:“刘老师,我今后再也不和人打架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做对不起你的事情!”后来,张小魁没有食言,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学习刻苦,还考入了重点中学。
2008年,刘书记班上一名来自山区的女生李真真因为父母离婚,父亲和继父对孩子态度冷漠。李真真想不通,曾想跳水自杀。幸亏被刘老师发现,他就经常做李真真思想工作,还让妻子陪李真真散步、谈心,给她做好吃的。在刘书记的爱心感化下,李真真由差生转化为优秀生,还以优异成绩考入一所大学。李真真在给刘老师的信中说:“最敬爱的刘老师,你对我一个山里娃就像亲生女儿,你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父亲,是你让我走出了人生困境,我将永远牢记你的教诲,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书记家离学校仅两三公里,但他平时很少回家。他的两个弟弟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父亲身体不好,他很少有时间去照顾父亲,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平时,他很少训斥学生,总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有什么心事,都去给他诉说,他成了学生们最值得信赖的人,最尊敬的人。
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和幸福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刘书记在化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对化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爱护水资源》一课教学中,他带着学生到丹江边调查小纸厂对丹江水质的污染,拿出一杯被污染的水,让学生观其色,闻其味,并提问:这样的水还能喝吗?通过一连串的问题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小实验《鸡蛋壳与醋精的反应》中,将鲜鸡蛋放入稀盐酸中,让学生观察其浮沉现象,激发学生探究“鸡蛋壳的成份”的激情,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刘书记在繁忙的工作中,把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经验相结合,坚持笔耕不辍,撰写了《化学新教材教法初探》、《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等10多篇教学论文,被《国际教育周刊》等刊物发表,《改革实验教学,增强探究意识》获陕西省学习科学研究优秀作品二等奖,荣获全国初中化学课竞赛省级优秀辅导教师,晋职为中学高级教师,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