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确实是渴望交往的。但作为学校,如果把‘男女生不能独处一处’定为纪律,我认为是欠妥当的。我更希望的是学校通过一些教育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把这些外部规约转化为自己行为的自觉选择,而不是学校纪律。”韩似萍说,“学校把它定为规矩,孩子在老师面前是规避了,但跑到校园外就不能保证了。”
“老师更不能把男女生距离小于50厘米或者男女生独处作为标准,来判断他们之间是否有问题。心理学上有50厘米交往线一说,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好距离是50厘米,如果相距太远,让人产生距离感;如果小于50厘米,会产生压迫感,以当事人的感觉为主。”
杭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宋健男台长说:“学校规定学生社会交往中要有一定距离,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但把男女生交往的物理距离精确到厘米,我觉得过于理论化。男生、女生交往是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不宜抹上浓重的强制色彩,否则适得其反。”
记者又采访了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学军中学等学校,均表示没有相关的规定制约男女生交往。
学军中学的张老师说:“我们对男女生交往没有特殊要求,要相信孩子们能把持住。”杭高的李老师也表示:“我想男女生交往应以学生自觉为主,老师适当加以引导。如果个别学生有异常,老师会用巧妙的方式加以引导和提醒。”(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