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越大的企业,所需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学历越广泛;规模小的企业,所需毕业生的学历较单一。国有企业招收本科及硕士学历高校毕业生比例较大,民营企业更倾向于招收本科及专科学历高校毕业生。曾有本田负责人向市毕办透露,该企业招收的最高学历为本科,他们认为企业的工作岗位“本科生足以胜任”。
民营企业吸纳七成本、专科生
研究生更青睐事业单位
非公企业吸纳了大部分本、专科毕业生,民营企业为69.99%,三资企业5.28%。12.09%和7%的本、专科生进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与此相反,事业单位成为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去向,31.61%的硕士和81.10%的博士进入事业单位工作。此外,22.90%的硕士生流向国企,5.08%的博士选择政府机关。
创业群体中博士仅2人
武汉地区2011届本专科高校毕业生在汉自主创业人数781人,占毕业生在汉就业总人数比例的0.88%;其中本科毕业生在汉自主创业691人,占本科毕业生在汉就业总人数比例的1.62%。创业博士仅有2人,比例为0.06%。市毕办认为,博士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后,研发能力更有优势。
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政策支持不足等成为阻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多数创业者的第一笔资金来自父母支持,他们多是为了“填饱肚子”的生存型创业,很少有科技含量。
市毕办提醒,高校毕业生若经验不足,不妨先尝试就业,在工作中认清方向,积累资金、组建团队,就业后再创业可能更易成功。
企业最看重团队合作能力
企业最想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市毕办走访企业后给出答案:他们最看重10种职业潜能,分别是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主动性、学习能力、执行力及个人效率、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控自律能力。
市毕办提醒毕业生,应在“高中毕业要知道干什么,大学毕业要知道怎么干”,在校期间增加见习,具备相应能力才能从容地由学生变为职场人。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综合运用专业调整、校企合作、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多种手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武汉晚报 王雪 何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