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女儿必须参与家务劳动,完善自理能力,培养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她鼓励女儿出去与同伴玩,与同伴交流。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学会与他人交往沟通,这是成为社会人必备的能力。
她还引导女儿多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她还大力支持女儿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朗诵。周末,胡兰兰还会带女儿去欣赏话剧、芭蕾舞等。
晚上,胡兰兰总会抽出时间与女儿讨论。话题,由最近热门的新闻点展开。“她需要了解社会各个层面的信息,并对此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
这一切,“都远比分数重要得多。”教育,“最本质的,就是教育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人道主义者,正直,有自尊心,能辨识善恶,信任他人;能做到愿意奉献、尊重生命,追求真理。”胡兰兰认为。
小学二年级时起“备战”小升初
胡兰兰《致教育部的一封公开信》,已在其微博置顶。目前,微博已转发8600余次,评论近1500条。
不少家长看后,表示说出困惑与无奈,指挥棒不变的情况,“我们又能作何选择?”
这声反问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无奈故事?本报记者与两位家长深度对话,听听她们的心声。
樊妈妈的儿子,刚经历过小升初,升入初一。本以为,小升初的残酷,已告一段落,但却发现,陷入了另一个漩涡。她的叙述,充满了矛盾与纠结。
“为了孩子获得优质资源,我从他2年级时便开始准备小升初。打听名校们都喜欢怎样的孩子,分别看重什么奖状。这样,儿子就有时间,可以依照要求慢慢准备。”
可是,光靠学校这些时间,要拼过别人怎么够?大家都在上培训班,你不上你就落后。为了上好学校,也一定要自己下功夫。
虽然,学校的作业,也花些时间。樊妈妈儿子的动作还算快的,邻居女儿,小学作业就要做到10点。
所幸的是,儿子如愿进了那所名牌民办初中,但他的成绩不稳定。
每周,老师都会给家长一个反馈单,一大张纸。上面有孩子的考试情况,除了班级名次,家长们还会去打听孩子的年级排名。如果不打听,总感觉不踏实。
“有时,我也在想,只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身体好,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就好。毕竟,成绩,也不是唯一。可是……”
八成孩子在上补习班
史妈妈的女儿,已念高中。谈及女儿的初中三年,她仍不断叹气。
“你知道她3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吗?初一还有理想,初二陷入迷茫,初三为家长学习。她的个子,在初一之后,就没长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睡眠不足。”
女儿初一刚进去时,是班上的前3名,后来跌出前5,再后来,跌出前10。她自己的自信,也一点点被打击。那时,班上有80%的孩子在上补习班。史妈妈没办法,也只能给她报了。
初三那年,她每晚11点做完作业。可这还不算迟的。据孩子讲,班上那些想进前三所重点高中的孩子,没有在12点前睡觉的。
其实,孩子她们真的没有太多的自由,没有什么乐趣。一切,都在往功利的路上走。仅有的操场活动,体育课,也在为达标而锻炼。
她唯一的爱好,就是乐团排练。初三那会儿,她会对妈妈说,‘妈妈,我有两天没拉琴了,就让我拉10分钟的琴吧。’
“现在的孩子,真的挺可怜。我想,家长也可以帮他们平衡下。有些作业,真的没有必要重复,孩子只要掌握理解了就行。有时候,我还会模仿她的字迹,帮她写作业。她做这些无意义作业的时间,还不如多睡会儿。”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