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师·家长·社会

评论:提升语文教育不能仅靠“养心的教材”

评论:提升语文教育不能仅靠“养心的教材”

2013-12-10 13:13: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今年,语文闹革命,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鲁迅的《风筝》要‘飞’出语文课本”、“人教版语文教材竟有30多处错误”等,“没文化真可怕”的集体吐槽演变成改变现状的呼声——希望语文“好”,教材好。辽宁沈阳市教育专家于永昌说,社会转型期,我们的科技、经济在发展,心却没跟上,这个时代需要养心的教材。(12月9日《中国新闻周刊》)

  耿银平(河南教师):“需要养心的教材”,这非常好理解。语文,不仅注重思想教育,更要通过散发着心灵美、自由美、人格美、浓郁人文气息的作品,满足孩子的心灵需要、本真趣味,使其得到心灵的舒展,精神的拔节,让教材成为孩子们绅士品格、淑女风范的推手。这种建立在心理发展和自由意义上的教材和语文,才会让教育的终极目的——“人”的成长,人格的优化和坚韧,得到落实。

  杨兴东(湖南职员):养心的语文教材,当然值得期望。但必须予以理清:人们对养心语文教材的热切期望,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仍是一种片面的道德想象。内容从来依靠形式而存在,如果没有建立一个合理的语文教育机制,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纵完全复制完美教材的内容,也难以发挥其原有的魅力。毕竟,现有教育形式积重难返,学生与教师均围绕“高考指挥棒”,在这种填鸭式教学的背景下,一两本叫好的教材,所能够带来的改变恐怕难以让人乐观。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