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师·家长·社会

高中试点取消班级引热议 怀旧派不舍“同桌的你”

高中试点取消班级引热议 怀旧派不舍“同桌的你”

2014-01-10 10:55:21

来源:钱江晚报

  浙江四所高中试点“无班级管理模式”(即必修课选课走班改革),本报报道“高中取消班级,是真的吗”(1月9日A12-13版)昨天成为浙江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被多家媒体的微博大量转发。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和网友@樱迹碎一样,“这样不就跟大学一样了?”试点被称为“高大上”,原来的班级制度则戴上了“土鳖”的帽子,因为在高中就开启了大学模式,也让人找到了欧美高中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影子。

  但试点也让很多离开校园多年的人感叹,“同桌的你”要成为过去式了吗?

  抛开情感的不舍,现实的节奏是:杭二中必修课选课走班试点,将从今年9月新高一开始。

  “同桌的你”

  再也没得唱了

  校园生涯,在大多数人记忆中和两件事有关:把朋友交好,以后同窗同学会是一辈子的美好记忆;把功课读好,为将来铺一条满意的出路。

  “无班级管理模式”试点消息一披露,文艺范们昨天似乎一下怀念起了一首校园民谣《同桌的你》。没有了朝夕相伴的同桌,高中还会是那个高中吗?

  @Jessie-洁儿:以后回忆,发现记忆里没有所谓的班级,没有同桌,没有前后桌……每天只有不同的上课地点,不同的人……那还算高中么。

  @雪未筱:话说高中那帮同班同学是最难忘的好不!以后可怜的孩子们就没有同班同学了,这都行……

  《江南》杂志主编袁敏对高中试点“无班级管理”也况味复杂,她在微博感慨:“许多事情似乎都在往前走,但我不知为何却越来越多地回头看,过去的、消失的,常常是心心念念不舍的。”

  人们怀念一首老歌,怀念朝夕相对的同桌,但现实也在闪烁着火花。有人乐观表示,“选课走班更有助于社交圈的扩大,三年都在一个班级群体,认识的95%的人其实就是班上这几个。”

  能不能

  从别的孩子开始

  每一项改革,都有很多声音,支持抑或反对,在不同层面、不同场合受困于各自表达的境地。在“无班级管理”试点中,初中高中家长尤其如此。

  绿城育华学校在必修课选课走班试点前,曾对263位高一高二家长做问卷调查。68.9%的家长赞成,开始可能会不适应,但将来能增强学习自主性;31.1%家长反对,因为学生还不会选择和把握自己。

  在反对的家长群体里,有人私下和绿城育华学校教科室主任包东良说,选课走班理念很好,我支持,但能不能不从我的孩子开始。

  包东良感慨,这位家长,估计说出了很多不赞同试点家长的心声——“理念我认同,高中学生已经有选择课程的能力,这样可以自由发展,减少初中及之前一刀切教育带来的刻板思维和同质化,让学生更个性化更开放。但我怕我的孩子不适应,怕孩子成为‘小白鼠’,怕孩子受到更多学习外因素的干扰。”

  浙师大附中一位家长,给了忐忑的初中家长一些信心。他说,从儿子今年进浙师大附中读高一就实行了走读。上次开家长会,老师介绍成绩比固定班级分数有很大提高。或许学生喜欢一种新鲜感的兴趣学习,与自觉性学习大提升有一定的关连吧。(本报记者 王玲锳)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