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记者 李 敏 见习记者 陈 琛)“一个60岁的老人,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一直守护着山村教育这一片净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中村中心校长程晓东说道。程校长说的老人,名叫周发记,年过六旬的他,不仅是山阳县中村镇流岭初小仅有的14个学生的校长,更是他们的老师兼炊事员,而他已经坚守了十几年。
一个人的坚守
流岭初小,位于交通闭塞的流岭村里,每天只有一趟班车,道路狭窄。走进学校,一堵白墙里面,破旧的几间平房就是孩子们的教室。两张黑板、八张桌子、八条板凳、一个灯泡和14个学生,就是学校所有的财产。
1977年,刚毕业的周发记被分配到了比流岭更远的代院小学,一年后转到红河寺小学,2002年转到流岭小学,这一待就再也没离开过。周发记告诉记者,刚来这所学校时,没有教室没有桌椅,最后还是当地群众集资两万元帮忙盖了这所学校。当时学校还有45个学生,一个老师,从学前班到四年级。后来慢慢的学生越来越少,到现在只有14个学生,最大的8岁,最小的4岁。学校成了学前班到2年级的复式班,班上的学生都是附近村民的孩子。
因为只有他一个老师,常常是他一个人讲完语文,再讲数学,然后是讲思想品德,每天8节课,每节40分钟,周发记始终站在讲台上。不仅仅学习上,孩子们日常生活吃喝拉撒也都是他的工作,年纪小的孩子,上厕所得周老师帮忙解裤带,有个头疼脑热的,还要给他们找药。在教室旁边,有一间小屋子,这是周发记办公和休息的地方,里边还堆放着给孩子们吃的牛奶和鸡蛋。每天,他都要赶在8点之前,为孩子们热好牛奶、煮好鸡蛋,保证他们不饿肚子。他说,只有在下午送走最后一名学生,自己的一天才算结束,才能回家陪着老伴做饭吃。
孩子们的守护人
因为学校靠山,每当遇见异常天气,都要提早放学,把孩子交到父母手上。去年夏天一场暴雨前,其他学生的父母都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唯独周宁的父母不见来,周发记就主动把学生安全送到家,自己回去时,被雨淋个湿透。
“周老师对我们很好,每天都在学校门口等我们所有人来,从来也没有跟我们发过脾气,学习上有问题,周老师都会很耐心地给我们解决。有时候下雨,父母没有来接我们,周老师都会把我们一个个送回去,教师节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跟他说过节日快乐,可是我们大家都是很爱他的,感谢他这么照顾我们。”8岁的万贵霞说道。
“既然干了这行,就要好好干。一日为师,终日为父,这些孩子就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只要我在这里一天,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他们。”周发记说道。
周老师的心事
今年12月,周发记就要退休了。但是,他心里一直有件事放不下。“这个学校,没有看到新来的接班人,我很不放心。这些就是我一直的心病,晚上都因为这个睡不着。”
“在这个学校已经呆了这么久,真的有点舍不得,要是到时候身体还硬朗,我还想在这学校待待。因为条件艰苦,很少有人愿意来这个地方,所以一直没有接班人。我也希望能给我们拨点资金来改善这里的教学条件,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周发记感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