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李丹会总是早早到校,和孩子们一起打扫教室内外的卫生,悉心检查孩子的作业书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过生日,她都要发动全体孩子给他唱《生日歌》;遇到体弱的孩子呕吐了、摔伤了,她总是亲自送到医务室,寻医问药,悉心照顾。由于城关小学很多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父母工作忙碌,李丹会便自然地担负起妈妈的角色,为上学路途较远的学生备好雨伞,为感冒的学生准备开水提醒他们按时喝药。正因为如此,她送走的许多学生每逢节假日都会发短信、打电话送上对老师的想念与感谢,有空的常常跟老师促膝长谈重温师生相处的美好日子。
2013年李丹会的班里转来了一个新生,上课时,细心的她发现这个学生经常使劲地眨眼,做怪样,偶尔还发出“嗝、嗝”的怪声,说话结巴。她及时联系家长并多次与孩子倾心长谈后了解到,孩子的症状是在一次被家长的打骂后受惊吓开始的,已经好长时间了。她悄悄地、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曾经受伤的孩子。她从每一节课,甚至每个细节入手,给这个孩子鼓励和成功的体验,让他尽快树立自信。半年后,孩子身上的症状基本消失了,学习成绩慢慢上升,性格也越来越活泼了。开家长会时,孩子的妈妈哭了,她拉着李丹会的手说:“谢谢,是老师的爱在孩子身上创造了奇迹。”
李丹会欣慰地告诉记者:“朝夕相处,学生说我像他们的妈妈,也像他们的朋友,他们从来不害怕我。有时候我穿一件漂亮的衣服,下课时就有娃问我,老师你是不是有约会呀。他们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告诉我。”李丹会注重与学生培养共同语言,学生喜欢看的电视剧,她一定细细看一遍,然后一起讨论同喜同悲。
教育注重方法与技巧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李丹会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严格地对学生进行课堂、集会、路队等常规训练,并通过设立卫生星、守纪星、文明星、安全星、创新星等方式激励学生,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使学生具有“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个性特长。
班上的小明上课、上自习总爱说话,因此班里的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坐同桌,小明自己也很很苦恼,可就是改不了这个坏毛病。李丹会因势诱导,让他做班内的播报员,负责班内活动的通知传达和解释。刚开始有同学问他时他不加思考随口就说,他常传达解释出错,在李丹会的引导下,他认识到了自己出错的原因,慢慢变得不再随口就说,上课、上自习爱说话的毛病也逐渐改正了,变成了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李丹会是小雨读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在学校小雨是班上的大组长,老师和同学眼里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在家里,她确实是一个及其依赖父母的孩子,自理能力欠缺。“她的父母是老年得子,对孩子很溺爱。正是因为这样,娃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每天回家必须拿着奶瓶喝奶。”李丹会说这可愁坏了小雨的父母,只好向她求助。李丹会找到小雨,没有直接跟孩子讲这件事情,而是夸奖她聪明懂事,是老师的好帮手,突然话锋一转,和蔼地问道:“你在学校表现这么好,老师不知道你在家里表现怎么样,能不能给我讲一讲。”小雨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告诉李丹会,她以后一定尽量做到不像婴儿一样让父母操心。几个月以后,小雨的妈妈告诉李丹会,小雨不再有用奶瓶喝奶的习惯了。
作为一名教师,李丹会是教学能手:她撰写的论文《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学设计《赶海》《黄山奇松》、课件《九寨沟》等先后在国家、省、市评比中获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生写作教育骨干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也不胜枚举。但是李丹会深情地告诉记者:“我最钟爱的称号还是老师妈妈。这是我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