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记者 马泽平)当前,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开始启动,山阳县中学在高效课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业绩上取得了不少的成功。近日,记者走进山阳中学,采访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山阳县中学校长仰孝升,面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他的一些教育思考或许能给我市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有益的启发。
应试教育不要被放大
近日,记者走进山阳中学,见到了质朴和蔼的仰孝升。“教育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发展,只拿学生分数评定的应试教育,正影响着教育的回归本真。”仰孝升说,他7年前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就呼吁,社会对升学的要求,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压力,现实中应试教育被过分放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他告诉记者,学校应该是青少年成长的乐园,学生在这里快乐成长,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因此,仰孝升经常告诫教师,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不是只关注分数,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要用更长远的眼光做教育,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人格健全的学生,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并重。
“像我们山区,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去上名牌大学,所以我将‘把学生教育好,不一定个个能成才,但是一定要个个能成人’的教育理念作为农村办学方针坚决落实。”为了在学校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仰孝升敢于用务实的态度,用勇气和智慧去破解教育难题。
素质评价希望落到实处
201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这是国家在素质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推行的两项改革,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其实,高中学业水平、素质教育综合考核在基层学校都实行几年了。”仰孝升告诉记者,之所以在2015年启动供高考录取参考,是顶层设计者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落到实处而改革的,这些都取决于教育部门和学校执行改革的态度。
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对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态度将影响这两项改革的走向。“2017年很快就会到了,现在的初一学生,如果学校、教师仍按照以往的观念方法来实施管理和教学,将会没有出路的。”仰孝升希望,国家将时间节点已经确定,不是基层学校想不想行动的问题,而是应如何做好的问题,需要早一点思考,早一点谋划,早一点研究。
不希望教育被模式化
采访中,仰孝升的一句话给记者印象深刻:“人的教育是没有模式可复制的,就像产品可以用模式整批加工,而人的教育不是产品,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介绍,一些学校经常会引进这样那样的教育模式,其实那些模式都是人家的东西,学校或者老师直接搬来不一定管用。真正的教育是有方法可循,而没有模式可复制。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位教师都应该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只有将学生时刻挂在心上,放在眼中,教学才会做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