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发展巡礼
郝俊龙马泽平
长期以来,校外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学方式,对少年儿童实施德育、艺术、科技、体育等多种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校外教育在服务农村青少年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洛南县各级部门十分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发展问题,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高标准投资建设洛南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中心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公益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办学宗旨,深切关注弱势学生,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之路。
创新理念优化育人环境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中心一班人逐步认识到: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缺少校外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校外教育如果不充分融入弱势家庭学生,就很难实现教育公平。
基于以上认识,中心领导班子提出要坚持“两个面向”,即面向全体青少年,面向学生健康成长的各个方面,尤其要尽力让更多的农村特殊群体学生享受到校外教育的优质资源,给他们带来快乐。活动中心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素质教育的平台从校内扩大到校外,将目光从城区关注到农村偏僻山区的孩子。
为满足更多青少年的活动需求,中心果断收回临街商铺,合并3个办公室,先后投资50余万元,改造装修了机器人、陶艺、航模、四驱车、跆拳道、舞蹈、古筝、书画等部室,投资4.5万元更换了部室灯具,改造了室内线路,并在各楼层布置名人书画和文化标语牌48件,四、五楼阳台制作文化长廊60米。铺设400平方米室内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全面优化了育人环境,提升了服务档次。
强力唱响公益服务主旋律
中心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把公益性原则落到实处。全年面向全县青少年开展机器人、陶艺、航模、四驱车、跆拳道、舞蹈、古筝、书画、制作、手工制作等公益培训。
麻坪、保安、洛源、灵口等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距离城区远,孩子享受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老师面对面培训的机会少。该中心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山里孩子和城里孩子同等享受素质教育成果,积极开展科技、艺术进校园活动,年均派出教师15人次,受益学生达1500人次。先后向柏峪寺、三要、灵口3个农村小学(基层活动站)和西街小学、东街小学捐赠乐器、电脑桌椅、电视、画板等共计280余件,价值30余万元。
中心还组织了全县书法教师培训和史丰收速算教师培训,举办了汉字听写、书画、中国梦演讲、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讲故事演讲等大型比赛。对全县每年的“春芽杯”、科技创新、艺术展演等赛事以及三要、景村、永丰3个乡村少年宫建设进行全程指导,先后为全县各乡镇学校培训书法、舞蹈、史丰收速算等专业骨干教师150人次,对全县特别是农村学校科技艺术教育工作作出了贡献。
积极拓展中心站点功能
为充分发挥活动中心的统筹、规划、指导、监督职能和辐射带动功能,中心始终坚持将目光聚焦基层,特别是农村学校。目前中心在全县19个镇、城区两个社区设立了24个校外活动站点,覆盖中小学生3.2万人,对各站点管理实行领导包抓、教师指导,中心班子成员定期深入活动站检查指导工作,要求指导教师每月坚持进校指导一次。各活动站点内部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设施设备到位。
中心指导教师先后在寺耳中学、古城小学、新华中学、麻坪小学等学校进行了文艺节目排练和书法指导。在活动中心的培训指导下,各站点领导重视课外活动,过程管理和档案建设严格规范,校外教育活动有声有色。除常态管理外,每年坚持在各活动站开展送教到校活动,受益学生达1.3万多人次,使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校外教育机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