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获悉,在钦州港三娘湾生活的中华白海豚,正在以健康的状态复苏。这意味着钦州港港口水域水质质量仍然保持很高水平,北部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科学观测表明:三娘湾中华白海豚种群个体数量的年增长率为4.24%至4.51%,从2004年8月的98只,增至2011年底的132只。
中华白海豚,又称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对栖息地环境要求很高,每头野生雌性白海豚3年才能完成一次生产,而且存活率只在20%。由于其身材修长、体态优美,中华白海豚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2008年,中国正式启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来,钦州港成为北部湾开放开发的核心区域。部分环保人士担忧:北部湾难得的珍稀水体资源、生态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是否会因此而逐渐消弭。
为更好地保护钦州港的各种生态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环保、海洋、渔政等多个部门联手,建立了完善的生态资源监测和保护体系。
为恢复和增殖渔业资源,确保中华白海豚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充足的食料,钦州市积极开展增殖放流,自2009年至2011年累计在三娘湾海域人工增殖放流鱼、虾、蟹及其他种苗3.32亿尾(只),对保护三娘湾海域海洋生态平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钦州湾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主任潘文石说:“这是地球上一个正在复苏的最年轻和健康的自然群体,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种群将继续壮大。”(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