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动物世界

白令海优势浮游生物种类变化巨大

白令海优势浮游生物种类变化巨大

2012-07-23 15:19:15

  近日,由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冈山大学和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连接北冰洋和北太平洋的白令海东部大陆架海域中优势浮游生物的种类发生了巨大变化。该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全球变暖影响海洋环境的一个例证,并证明了全球变暖影响已经波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层级。

  白令海是鲑鱼和海蟹的优良渔场,支持这个地区出产丰富水产资源的就是浮游生物,特别是具有二氧化硅外壳的硅藻。硅藻是这一海域的浮游生物优势种,位于整个食物链的最底层。但是,1997年人们通过卫星搭载的用于监视海洋颜色变化的传感器观测时发现,在白令海东部大陆架地区,出现了另一种具有碳酸钙外壳的浮游生物球石藻的不定期大幅度暴发情况,有的年份的大暴发甚至持续几个月。

  球石藻是一种通常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盐类营养物含量低和光环境比较稳定海域的浮游生物,而在气候恶劣、盐类营养物充足的白令海海域,以往还没有观测到球石藻的大暴发。为了调查球石藻大暴发的原因,日本研究人员在白令海东部大陆架地区的12个地点采集了海底堆积物。分析结果显示,球石藻大暴发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而1976年至1977年整个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地区曾发生过大气循环与气温的剧烈变化,包括白令海在内的北太平洋东部高纬度地区一度气温上升,球石藻开始大暴发就与此有关。

  研究人员还发现,虽然白令海海域在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也曾出现过温度上升现象,但当时并没有发生过球石藻的大暴发。此外,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白令海的北部海域也开始出现了球石藻暴发现象。

  研究人员认为,球石藻的暴发源于在白令海的部分海域已经形成了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即海洋表面稳定的光照条件和盐类营养物含量低,而这很可能与近年来因气候变暖引起的北冰洋海域海冰融化导致光环境发生变化有关。

  此外,气候变暖导致大气与海洋之间的水循环更加活跃,其结果也可能会导致包括白令海在内的亚寒带地区海洋出现低盐化现象。研究人员称,气候变暖导致海洋表面温度上升和低盐化,这妨碍了海洋表层附近的上下水层运动,这样海洋底层向表层输送盐类营养物的功能变弱,更适合贫盐类营养物环境的球石藻也就在白令海这样的地区出现了大暴发的情况。(新华网)

  • 相关阅读
  • 啮齿类动物可传播植物种子

    科研人员发现,长毛的猛犸可能灭绝了,但是曾经养活了这些大型动物的植物存在了下来,而这归功于由啮齿类动物的偷盗而导致的种子的传播。...

    时间:07-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