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省、市气象预报,9月份全市多阴雨天气,我市已提前进入“秋淋”期。当前镇安县、山阳县、商南县等地土壤含水率已超过40%,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性较大。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防汛工作,要求各县区紧绷放心不下之弦、做足心中有底之功,施铁腕、出重拳、下实招,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下半年高质量发展。
我市全面排查隐患,印发《关于切实落实各级领导批示精神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区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夯实基层网格员、监测员责任,扎实做好“雨前、雨中、雨后”三查工作;要求行业部门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突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在全市范围开展一轮隐患排查。
我市严格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保安全”专项行动隐患台账要求,对排查出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坚持“该认定的认定,该移交的移交”原则,进行分类妥善处置。能够消除的隐患,采取人为干预或者工程措施,及时解除威胁;对短期内无法排除的新增隐患及时建立预案,设立警戒标志,安排专人盯守,确保万无一失,后期统一台账管理;对于还未认定的中等以上风险区,要求技术单位再次全覆盖核查,做到隐患风险精准优化、及时入库和规范管控。
市、县地质灾害值班室严格执行24小时带、值班制度,依托全市732处自动化监测设备,将信息触角延伸至地质灾害隐患点末端,当降雨量、含水率、位移等因素综合判定高于警戒阈值触发报警,值班人员立即叫应县区、镇(街道)、村组监测点负责人进行实地核实,一旦确定险情,按照“三个坚决转移”“四个一律”要求,第一时间撤离预警区域内群众并做好管控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摸清底数、核清基数,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工作模式,扎实做好“秋淋”期地质灾害隐患防范工作,确保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