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这是商洛市民兵应急营3连指导员董高平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扎根基层、情系国防的生动注脚。近日,董高平获评陕西省第二批“情系国防”好民兵,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他长期在应急救援一线的冲锋陷阵,更是他以实际行动践行民兵使命的责任担当。
2019年加入民兵队伍时,董高平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做群众最需要时能靠得住的人。作为中共党员、国家四级救援员的董高平,把公休日和假期全都投入到公益救援中,累计服务时长超1380小时。商州、洛南、蓝田等地发生严重水灾时,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蹚着齐腰的深水转移群众、抢运物资;秦岭山区7起游客走失事件中,他带队翻山越岭搜寻,用专业能力点亮生命希望;路遇车祸现场,他总能第一时间拿出急救设备开展院前急救,挽回多条生命。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溺水隐患,董高平主动发起“关爱留守儿童,防溺水安全知识宣教”活动,带着教具走进46所乡村学校,用情景模拟、案例讲解等方式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该项目获评商州区志愿服务大赛第一名。此外,他还组织团队开展公益安全课30多场,覆盖群众1万多人次,把安全防线筑在基层一线。
疫情防控期间,董高平更是挺身而出。2020年初,他自掏腰包购置宣传设备,开着私家车组建抗疫宣传车队,累计行程达1300多公里,足迹遍布12个镇(街道)、190个村组,把防疫政策和防护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那段时间,他既当“宣传员”,又当“运输员”,义务接送医护人员200多人次,转运防疫物资130多吨,连续19天坚守社区执勤点,常常忙到深夜才回家。2021年,他牵头组建“红十字消杀服务队”,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对社区、学校、商超等重点区域开展消杀,累计完成100多万平方米的消杀任务,惠及12万名群众,先后获评“抗疫先锋”“优秀志愿者”。
在“7·19”丹宁高速水阳段桥梁垮塌灾害救援中,董高平的专业素养让人印象深刻。受商洛军分区指派,他带领7名民兵赶赴现场,面对复杂的河道环境,创新提出“单舟开辟航道,多舟横向推进”的清理方案,提前24小时完成搜寻任务。陕西省军区首长接见团队时称赞:“商洛民兵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不仅冲锋在前,董高平更注重提升队伍战斗力。他推动400多名基干民兵开展“战场救护技能”培训,联合市红十字会、曙光救援队建立联训机制,组织跨部门演练3次,构建起“统一指挥、资源共享”的应急救援网络。在他的带领下,所在团队连续5年获评“民兵参训先进单位”,2023年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队伍”称号,他个人收获“优秀民兵”“优秀共产党员”等10多项荣誉。
从公益救援的“追光者”到应急一线的“先锋官”,董高平用热血与坚守,在商洛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民兵的使命与担当,成为群众心中最可靠的“应急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