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商南县代表队与商洛市初级中学代表队激烈对战,激情燃动赛场。
本报记者 胡 蝶
9月6日上午,随着气排球撞击地面的一声闷响,在此起彼伏的呐喊与欢笑声中,秦岭记忆·2025中国康养之都气排球超级联赛季后赛第二阶段赛程在商州区拉开了帷幕。
4月份,这场全市上下共同参与的赛事已经激情开赛。赛事由市政府主办,市体育局和各县区政府承办。在竞赛设置上,融合了NBA、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的赛事体系设置,分为季前赛、常规赛、季后赛和总决赛4个阶段,比赛至10月结束,吸引了全市机关单位、企业及民间团体广泛参与,将有超过1000场次比赛,让气排球比赛的热烈氛围燃动全市。
我市为何要花大力气举办这样的赛事?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追根溯源,挖掘这场赛事背后,我市精心策划打造本土赛事IP,破解“有赛事无品牌、有活动无流量”瓶颈的尝试和用心。
市体育局副局长孟军介绍,体育赛事作为“经济催化剂”的乘数效应已得到充分验证。体育赛事IP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型软实力,正从单纯的体育活动演变为融合文化传播、经济激活与城市营销的综合性平台。“村超”“村BA”“苏超”的爆红现象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研究样本,这些赛事不仅创造了超量的综合经济效益,更以黑马之姿席卷全国。如何打造具有本土气质又能成功破圈的体育赛事IP,已成为商洛体育赛事发展的关键命题。
近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国际排联U19沙排世锦赛、全国中学生排球区域联赛总决赛、全国青少年U19男排锦标赛、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世界定向排位赛、洲俱杯职业男篮冠军赛等大型赛事100余场次,开展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000余场次,赛事舞台热闹非凡,但在本土赛事IP塑造打造方面,仍缺乏一个爆款单品。
经认真分析各项目特点,结合中国康养之都的城市气质,市上按照打造本土赛事IP的思路,策划创办了中国康养之都气排球超级联赛。这次比赛正是我市以气排球赛事为战略支点,打造标杆品牌,构建“体育搭台、产业融合、城市出彩”的开放发展模式,实现从“赛事举办地”向“产业策源地”跨越升级的一次推进式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热情参与、赞助商和爱心人士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效果。
9月6日,在市体育馆的球类训练馆,商南县代表队和商洛市初级中学代表队在酣畅淋漓的激战后,商南县代表队以微弱劣势失利。
商南县代表队是县级气排球联赛的冠军。教练刘剑鹏介绍,队员基本上都是学校的老师,年龄跨度比较大,最大的57岁,和最小的相差了26岁。
“气排球相对来说球速慢一点,重量也轻,适合各个年龄段来参与。入门简单,想要打得好特别难,所以我们是一边比赛一边成长。”刘剑鹏微笑着说。
9月7日的赛场上,商洛学院代表队队员一次次精彩的发球、扣杀引得在场观众直呼“漂亮”。
商洛学院代表队的教练丁鹏祥是体育教学研究部的教师,大学主修硬排球专业,接触气排球之后,他一边带队一边学规则,并且考取了气排球国家一级裁判员资格。
“气排球是近几年才到我们群众中来的,跟硬排球差别挺大的。尤其是接球,用叉托的技术多一点;在进攻方面,不一定借助于二传,高度、位置合适的话,随时可以进攻。”丁鹏祥笑着说,气排球整体好上手,大众接受度高,很适合商洛进行全民普及。老百姓从观看国际沙排比赛,到自己实实在在参与到气排球比赛中来,使这个项目从群众“观赛”真正落地到全民“参赛”。
商洛学院代表队队员王品说:“立交桥底下、银杏公园,基本每天晚上都有一大批热爱气排球的运动员在那里练习。”
走进我市各个排球训练场地,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运动员在训练,就连9月6日、7日比赛当日,也有一大批小朋友自发地在比赛场地附近的训练场上练习气排球的接、发球,他们朝气蓬勃、充满了热情和希望。
正如孟军所说,全民共享是赛事IP的生命力。体育赛事参与门槛直接影响赛事辐射范围和社会效益。撕掉体育赛事“精英化”标签,打破职业体育与业余爱好的界限,构建“人人可参与、人人愿支持”的全民体育生态,使赛事成为连接城市内部、联动城市之间的情感纽带,赛事传递的不仅是体育精神,更是一种“普通人也能成为城市英雄”的价值主张,这种主张对大众的吸引力远超精英体育。
除去打造商洛本土赛事IP的宏观考量,气排球运动本身的“老少皆宜”性及完全不输硬排球的竞技氛围,更是众多市民积极参与其中的“磁性”因素。
商洛学院代表队48岁的女队员任晓冬说:“打完一场球很开心,最享受的就是一个很难接的球你接住了,就会有一种挑战了自己的喜悦,大汗淋漓的时候特别畅快。”
就连常年忙于工作的法官,也在气排球比赛中找到了不同寻常的乐趣。
“在赛场上,对面的球呼啸而来,我猛地扑倒在地,队友把我拉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再来!’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飞身扑救的,是堆积如山的案卷、是当事人的不解、是审限倒计时的压力。”商州区法院气排球队的女队员张妮说,“比赛赢了,但赛季很长;结案率上去了,但案子还在来。唯一确定的是,只要站在场上,我就会继续扑救每一个球,就像对待每一个案子那样。因为我知道,身后有队友,肩上有天平。”
而我市街头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群众走得进、看得到、摸得着的体育健身设施,也为全民参与提供了基本条件。
为了真正让全民参与,以满足群众体验感为目标,我市成立了排球协会,专门负责竞赛组织、后勤保障等工作;开展了气排球二级裁判员培训,为各队指导技战术、普及规则,打破了技术壁垒,让普通人成为赛场主角;在赛事场地器材方面,为所有球队准备了全国统一标准用球,新的地胶、网柱等相关器材正在积极准备,将陆续到位;在激励奖励方面,设置了全国最高额的奖金体系,前8名将获得10万元至8000元奖金,总奖金超过30万元。
赛事还设计了以气排球为原型,象征太阳初升及运动的红色,象征山、水自然的蓝、绿色为主基调,融入阳光、秦岭、丹江元素的赛事logo及形象识别系统,通过统一的赛事IP包装,不断提升赛事辨识度。初步建立了赛事官方抖音、快手、微信、小红书等平台账号矩阵,每场比赛都邀请了中央和省、市部分媒体及时发布推送赛事相关信息,不断探索“线上+线下”“视频+直播”“内容+服务”的全域立体化传播模式,以扩大赛事的传播广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