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商洛交通大变样

2025-11-07 08:07:19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我市“十四五”成就主题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巩琳璐

  深秋时节的商洛,色彩斑斓,路网如织。

  一条条高速公路穿山越岭,似游龙腾跃;一道道农村公路通村达组,如玉带环绕;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轻快穿行,载着群众的欢声笑语驶向美好生活……

  “十四五”以来,商洛交通系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75亿元(含高铁项目223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2.5倍,全力构建起一张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交通动能”。

  立体交通网络初具雏形

  5年投入475亿元,这笔沉甸甸的资金化作了商洛交通的铿锵足迹。对于常年往返西安与山阳的货运司机张平而言,这种变化尤为真切:“以前走省道,山路十八弯,从山阳到丹凤就得小半天。如今丹凤至山阳高速通了,时间省下一大半,油耗也降了,对咱跑运输的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钢铁巨龙,正为商洛提速。西十、西康高铁(商洛段)的相继开工,让“高铁时代”的梦想照进现实。

  10月31日,西十高铁云岭隧道内,随着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精准落地,陕西段全线长钢轨铺设任务画上圆满句号。这是一场硬仗——正线铺轨总长323.93公里,全线涉及长大坡道铺轨地段14处,最大坡度达25‰,相当于每前进1公里就要爬升25米。建设者们创新采用大功率履带式牵引车配合重型铺轨设备的施工方案,在焊接合格率超99%、精度毫米级控制的前提下,创下单日铺轨10公里的“商洛速度”。

  截至目前,西十高铁陕西段四电工程总体进度已完成设计总量的80%,4座新建站房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西十高铁指挥部副指挥长薛马峰表示:“预计11月底全线铺轨施工完成,2026年通车在望。”

  “十四五”时期,丹宁高速丹凤至山阳段建成通车,洛南至卢氏(陕豫界)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丹宁高速公路镇安至宁陕段、澄商高速公路华阴至洛南段全面推进前期工作,商郧、洛丹、卢丹3条高速公路纳规入网。全市普通国道由1条增至5条,普通省道由6条增至9条,商州区刘湾大桥、G211柞水营盘至大坪公路、S101洛南县城至霸源公路、城际铁路商洛北站、市区南大门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一张以高速为骨架、国省干线为脉络的立体交通网正在秦岭腹地加速成形。

  “四好农村路”提质升级

  车行至柞水县,一条“最美农村路”在秋色中蜿蜒。摄影爱好者李家将操控无人机,镜头中路与景交融,美不胜收。“路本身就是风景,开车成了一种享受!”他赞叹道。这正是商洛“美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的缩影——全市4200余公里农村公路披绿挂彩,33条702公里“美丽农村路”成为网红打卡地。

  在洛南县四皓街道中心村,一条崭新的公路从村庄向远方延伸,路面平坦宽阔,道路两侧绿植花草高低错落。村党支部书记樊亚锋感慨:“以前路况不好,大车进不来,菜就运不出去。自从‘四好农村路’修好后,我们才敢放开手脚发展产业。”

  商洛在全省率先建成县县达标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商南县、柞水县创成全国示范县。2020年以来,商洛累计投入资金33.5亿元,建成农村公路2613公里。特别是2021至2022年开展的“两边一补齐”行动,硬化自然村通组道路2091公里,进入国家“十四五”项目库的30户以上通组路5年建设任务2年超额完成。

  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管养”。商洛全面推行“农村公路总路长+县、镇、村三级路长”制责任体系,全市设置总路长7名、县级路长17名、镇级路长99名、村级路长1428名,路长设置率达到100%。同时,投资1300余万元建设商洛市农村公路大数据监管平台,农村公路养管正在从“信息化”向“智慧化”升级。

  出行体验显著改善

  “手机一点,专车来接!”今年9月,山阳至渭南的定制客运开通,在渭南上班的山阳人朱楠成为首批受益者,“比赶班车更方便,服务还贴心!”当前,全市已开通5条定制客运、4条城际公交线路,百姓出行有了更多选择。

  夜幕降临,商州城区的“夜间通学”公交准时启程。初三学生小雯的母亲欣慰地说:“孩子晚上10点下自习,以前总得接送。现在有了专线公交,安全又省心。”同时开通的“校园直通”客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县城20公里范围公交化比率达70%,7个县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均达5A级,镇安县、丹凤县成功创建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这些数字背后,是商洛百姓实实在在的出行便利。

  近年来,市交通局实施“互联网+公交”战略,加快推动多样化快捷支付应用,市区已实现支付宝、微信扫码乘车及云闪付付款码APP乘车、手机银行付款码乘车、手机AFC刷卡乘车等。商运总公司适时建立了“商洛智慧出行”公共交通平台,为旅客出行提供线上购票、班次信息查询等业务。

  物流配送高效便捷

  在商洛陆港集团的物流园区内,叉车穿梭,货聚如流。作为陕南地区唯一的“国家5A级物流企业”,这里已成为区域物流的重要枢纽。“我们整合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服务覆盖全国,年吞吐量超百万吨。”企业负责人语气中充满自豪。

  2020年5月20日,商洛陆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通了全省首列砂石骨料公转铁绿色专列,有效发挥公铁联运功能和物流园区位优势。与此同时,陕西飞舟运通公司的铁水公多式联运项目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与商洛陆港形成“双核驱动”的发展格局。

  在镇安县,客货邮融合发展让快递搭上了客运班车的“顺风车”,实现了县到村快递24小时内送达。“现在村里人网上买东西,快递到县城后,第二天就能到村口的服务站,和城里没什么差别。”镇安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小王说。

  “十四五”以来,商洛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计划2025年底基本建成便捷、稳定、高效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通过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物流融合发展,逐步构建起“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智慧绿色协同发展

  漫步在商洛市中心城区,蓝色的新能源公交车构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这车噪声小、没有尾气,开起来平稳,乘客都说好!”驾驶纯电动公交车2年的李师傅赞不绝口。截至目前,全市已更新新能源出租车736辆、公交车371辆,中心城区公交车100%实现纯电动化,提前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598辆。

  在商洛中心城区政务中心、商洛学院和万达广场等处安装的7台火车票自动售票机,进一步方便了市民购票。开通的商州至西安、洛南至西安定制客运,在商洛市区设乘车点118个、西安市设接驳点15个,有效满足了市民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持续推进的中心城区电子公交站牌建设,依托环城南路、商鞅大道高新段、仙娥湖路基改造项目,建设智能电子公交站牌24处40个,提升了市民出行体验。

  在智慧交通方面,商洛市农村公路大数据监管平台的建成,让农村公路管理进入了“云时代”。据市交通局养护科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全市农村路况,自动预警养护需求,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商洛还出台了陕西省首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导则》,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经验得到了交通运输部推介。

  此外,商洛还建立了汛期临灾“叫应”工作机制,今年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演练5场次,精准“叫应”140余次,组织上路巡查1800余人次,及时处置险情62处,有力保障了安全度汛。完成6项公路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工作任务,全市公路涉河桥梁设计水位标志标识设置率达到100%。

  路通则百业兴,道顺则民心畅。放眼今天的商洛,高速公路贯通市县,农村公路进村入户,公交网络四通八达,物流配送高效便捷。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正悄然提升着每个商洛人的生活品质,也为这片山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商洛交通将继续书写“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生动故事,让条条大路通向幸福生活,为加快建设“一都四区”、推动高质量发展铺就更加坚实的康庄大道!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