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车时,我们常听说某某车配进口发动机,不仅厂商作为卖点宣传,购车者也乐于将此作为选车的重要依据。进口发动机就一定好吗?本篇我们就从往日比较著名的进口发动机车型的演变,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003年,搭载宝马发动机的奇瑞旗云曾一度被热炒,“装宝马原装进口发动机的自主车”这一概念也曾火极一时。实际上,当年旗云上搭载的这台1.6升16气门Tritec发动机也的确装备在minicooper和pt漫步者之上,最大功率达到了115马力。之后旗云的确成为奇瑞的一大主力车型,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跟这台“宝马发动机”的名号以及实际使用中的不错表现是分不开的。
到了2008年,随着羽翼日丰的奇瑞在发动机技术上的积累以及研发实力的增强,奇瑞在这一年之后的旗云上全部换装了其自主研发的ACTECO发动机,虽然在动力上有稍许的损失,最大功率降至109马力,单顶置凸轮轴的设计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但由于排量减为1.5升,结构简单而故障率相对变小,从而在老百姓最关心的油耗上以及维修成本上较之进口发动机都更具优势,而且因为发动机这一核心部件的进口转国产,整车的成本也因此降低了不少。
2008年下半年,对重庆力帆有着很大意义的力帆620上市,跟当年的旗云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一自主品牌的晚报到者搭载的也是这台“宝马mini Tritec发动机”,并且也将其当成是大肆宣传的亮点。虽然本质上是款产自巴西的宝马和克莱斯勒合伙的发动机,但对于像力帆这样的知名度不算大的自主品牌的初来乍到者,有“宝马”、“原装进口发动机”这样的名号给撑撑门面,也未尝不是件迅速提升品牌形象和打开市场的好方法。
不过显然力帆没有打算把这款价格较高的发动机长久使用下去,因为在第二年年初,新上市的620系列就开始逐步装配力帆自主生产制造的LF481Q3发动机,价格也相应地下降了几千元。虽然在性能上没有什么提升,但国产发动机的成本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因为在10万元以下的家用车市场上,消费者最为敏感的还是价格。这一模式,“进口变国产”虽在技术和性能上没有提升,但体现出成本优势。不光是购车成本,关键是维护成本的降低,对于这类车型是极具意义的。
在旗云上市的同一年的2003年,中国市场上另一款影响较为深远的小车,雪佛兰乐驰也从韩国来到中国国内,并且带来了大宇的原装0.8升发动机,第二年1.0升乐驰上市,装配的依然是从韩国大宇汽车那里进口的发动机。
到了2008年,完成升级换代的乐驰取而代之的是国产的1.2升P-TEC发动机,其后2010年,1.0升的进口大宇发动机也换成国产的P-TEC发动机所取代。在迅速膨胀的国内汽车市场,乐驰所代表的微型车有着极大的销量基数,整个车系的发动机的国产化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而且具有更先进技术的P-TEC系列发动机在动力、油耗以及耐用性上较以前的进口发动机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对昌河铃木有着战略意义的在2005年年底推出之初就一直用的是从日本铃木原厂进口而来的发动机。三年后的2008年,利亚纳借改款之际全系动力系统换成了产自长安铃木的国产M16A发动机,虽然是国产机型,但却应用了更加先进的V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性能也从70kw/5500rpm和135Nm/4000rpm大幅提升到了80kw/5600rpm和144 Nm /4000rpm,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的优势也更加明显。同时,由于发动机国产化带来的成本降低,从而使利亚纳的性价比优势也更加凸显。 这一模式,则显现出“进口变国产”的优势,因为无论从技术、还是实际表现来看,国产发动机都比进口发动机好,而且成本优势同样存在,同样显现出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