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反对“拉高速”的人认为,“拉高速”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如果操作不当反而会伤害车的性能。网友“KILLERLZ007”表示,原来的新车“拉高速”,是可以用快速高温的方法将磨合后的一些铁屑等杂质清除出去。可是现在的车,出厂前已经经过了细化处理,所以“拉高速”也没有原来那么大的作用了。也有网友从机械学角度分析,“拉高速”有害无益,还会造成车子过早报废,不安全。而且拉高速清理积碳的作用有限,还不如直接去汽修厂清理积碳。
“那么多的车型,那么多的发动机型号,如何得到一个合理的所谓‘拉高速’标准呢?”怀疑“拉高速”的人还从侧面进行了反问,对于“拉高速”的方法、时机、程度,从来就没有人给出一个准确而具体的说法。
虽然谁也说服不了谁,虽然汽车使用说明书从来不提“拉高速”的事,但一些汽车4S店的工作人员还习惯给新车主提醒“拉高速”,周围的人也常提及“拉高速”,因此一些车主不管相信不相信、情愿不情愿,还得冒险去“拉高速”。
专家的看法和建议
随着汽车制造工艺的成熟,汽车产品质量的提升,刻意“拉高速”得不偿失
随着汽车制造工艺的成熟,汽车产品质量的提升,新车究竟要不要“拉高速”?笔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帅石金教授。在这位汽车发动机专家看来,汽车“拉高速”不是汽车使用中必须走的一道程序。
“汽车厂家并没有硬性要求汽车‘拉高速’,更没有统一的‘拉高速’标准。”帅教授介绍说,在新车交付给用户之前,发动机会做规范的磨合实验,磨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交付用户使用了。用户在使用新车时,不应该让车在高速高负荷运行,这样会对发动机有害。新车只要按正常工况行驶,就是最好的磨合,运行一段时间,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就会处于比较好的状态。
谈到“拉高速”对于清除积碳,帅教授表示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汽车长时间在低速低负荷工况运行,会造成燃油在进气门和燃烧室表面积碳,这时如果汽车能短时间在高速高负荷工况运行,可以把沉积的积碳燃烧掉,相当于给燃烧室做一次“打扫卫生”。但新车并没有积碳,说“拉高速”后车开起来轻、提速快,也许可以缩短新车处于最佳工作的时间,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他同时强调,由于“拉高速”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如果新车长时间处于高速高负荷运行,反而会损害发动机,对车也有负面的影响,更别说在当前,还得冒违法受罚以及生命安全之险。因此,在他看来,汽车刻意“拉高速”,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诚如帅教授所言,随着汽车制造工艺的成熟,汽车产品质量的提升,不少人也认同新车没必要再刻意“拉高速”。汽车维修高级工程师许建忠认为:“拉高速”来源于最早的修理,那个时候的加工工艺和现在的修理工艺有很大差距,汽车发动机通过减少进气量使车速不能太高,目的是降低磨合期内发动机磨损。而当磨合期结束了,因为长期在低转速的状态下运作,油品质量等致使车辆运行中的杂质沉积增多,这个时候“拉高速”,可以在大的汽油冲击以后,清洗掉这些东西,以后才跑得起来。而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和修理保养技术,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刻意“拉高速”。
北京某名车的4S店工作人员的话,也印证了现在的车不需要刻意“拉高速”的说法。据他介绍,现在很多车在出厂前都经过了很好的磨合,无需“拉高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