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一辆车开一辈子”不现实
既不愿意申请报废,又不进入二手车市场交易,一辈子和一辆车“从一而终”,是否可能呢?规定取消了私家车报废年限后,虽有60万公里的“引导报废”里程参考值,但“引导报废”非强制报废,理论上看,只要车辆还能开得动,确实可能开一辈子。
《报废规定》出来后,确实也有车主提出了这一设想。在本报之前的报道中,居住在汾江南的车主潘先生曾表示,“我的车可以开一辈子了。”潘先生解释说,他购置的新车每年的行驶里程约1万公里,取消年限后,他的车如果质量过关,预计可开六十年,等他90岁的时候还在公里数有效期内。
车市分析人士张景添认为,新版“报废规定”之所以取消了对私家车使用年限的限制,更大的意义在于体现对私人车辆这一物权的尊重。2000年后,私家车的报废年限已经延长至15年,而从车主使用情况看,如今一部私家车使用时间超过15年的比例已经极小。
寿命限制:20万公里后进入老化期
一直开一部车很难,车辆本身使用寿命也是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车辆行驶里程超过20万公里就会进入配件老化期,其后车辆出现故障几率会增加,油耗会明显提高,配件需要更新的种类也渐渐增多。此时,由于配件的更新换代,一些市场保有量小的老旧车型,已很难找到适用的配件进行维修,即使能找到也费用成本高企。此时,老旧车辆继续勉强使用可能并不划算。
政策限制:年审环保检测将是一道坎
同时,随着各个城市对空气环境的进一步重视,可以预见环保限行措施必然会逐渐升级,今天你是绿标车,十几年后说不定就成了“黄标车”,其可以使用的区域只会是越来越狭窄,进入二手车市场交易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如目前屡遭限行的黄标车,基本上都是17年以前的国产新车或15年以前的进口新车。
另外,达到60万公里的私家车将被“引导报废”亦引人遐想。可以预计的是,届时这些私家车要通过年审的难度肯定不小,其中尾气排放检测将是一道坎,更何况车辆越老,年审检验的周期也越短。
成本限制:“老爷车”难上“保险”
为节省更多维修成本,给车上保险是最佳选择。但是,可能会让“老爷车”车主感到不便的是,正常车买个车险,保险公司争着办,而一些车龄超过10年的“老爷车”,除了必须买的交强险,车险中的商业险部分保险公司就没那么周到、便利的服务了。有的车主会遇到保险公司要求提高费率的情况,个别保险公司甚至会找各种理由拒保。保险业者透露的真相是,车辆按年限折旧计费后,“老爷车”所交保费很低,一旦出了事故,因为车龄太长、车型较偏导致“老爷车”难找到对应的标准配件,维修成本相当高,不少保险公司会觉得生意很不划算而拒绝此类保险。(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