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汽车常识

评论:汽车电商需要从“幌子”做起

评论:汽车电商需要从“幌子”做起

2013-11-15 09:49:28

来源:国际商报

  又一场轰轰烈烈的“双十一”电商大战落下帷幕,公开数据显示,仅天猫支付宝单日成交金额就达350.19亿元,同比增长83%,而有多家第三方机构预测,“双十一”当天国内十大主流电商的销售额有望突破800亿元。

  相对于家电、服装等传统电商产品,此前并不显眼的汽车电商在今年也进入了集中爆发期,易车、汽车之家及搜狐汽车三家主推的网站,在“双十一”单日总订购额在235.48亿元,为天猫总成交额的2/3。

  然而,不同于传统电商产品,汽车电商的销售是以4S店为基础的,销售成功与否最终还要消费者与4S店之间沟通,因此汽车电商只是订购额,而非成交额。而且即便不成功,消费者网上交付的定金也将返还,违约成本几乎为零。

  这也就引出了媒体对汽车电商“网购身份”的质疑,认为汽车电商更多的是汽车品牌的“网络幌子”。

  如果按照传统网购的理解,即在电脑前完成选购、付款、收货、成交等全部交易,汽车电商的确距离网购还有些距离,因为除了下订单,看车、试驾、金融解决方案、支付方式、送货细节,特别是售后维修等都需要消费者在线下的4S店解决。

  而且传统网购更为常态性,但如“双十一”这样的节日价格让利,汽车4S店可不是天天能做的起的。因此有4S店主就向笔者坦言,由于服务内容复杂、渠道限制等原因,目前在汽车领域网购只能是小试“牛刀”,更多为4S起到了集客的作用。

  不过笔者认为,即便是“幌子”,对于汽车“触电”这样营销手段也是有意义的。首先汽车消费者越来越年青化,而网购已是年轻人常规的消费手段,相信各汽车品牌决不会忽略这一趋势。

  同时,网购的特点在于削减流通环节,使产品价格较实体店更具优势,这已是如天猫这样的平台电商屡试不爽的促销手段,但将其常态化,还要经历电商、消费者与汽车品牌之间长期博弈,寻求一个平衡点。

  因此在短期内,更可行的营销模式并不是拼价格,而是重服务。因为在传统4S店销售中,“一人一车一价”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而垂直领域的服务却是要求网站有很强的专业性。如要掌握厂商、大区、经销商三级服务的运营构架,拥有各城市精准的汽车实时资讯,构建从认识、产生兴趣到购买的全过程服务产品等等,目的是提高交易转化率。这也是如易车、汽车之家等垂直网站进军电商的关键原因。(岳伟)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