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沃尔沃正在探索的下一代安全技术是无人驾驶和车间通讯。
朱西产:现在国外汽车企业的安全技术开发水平,已经到了研究新一代智能化安全技术上,如智能驾驶信息系统。而现在中国乘用车的性能管理,基本上仅仅能够检测传统的汽车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方面,中国的汽车厂基本上开发能力只能够完成ABS、ESC的开发,很多已有安全技术我国车企仍未能掌握。
商用车中外安全标准差异大
朱西产:中国的商用车,尤其是大型载货车在安全标准及生产一致性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由于经济性比较好,半挂牵引列车在货运中已经成为主流,但是半挂牵引列车的安全标准是一个空白。中国有半挂牵引车的标准,有半挂车的标准,却没有半挂牵引列车的标准。我们可以知道哪个牵引头是合格或不合格,也可以知道哪个牵引挂车是合格还是不合格,但是没人知道一个合格的牵引头和一个合格的挂车组合起来的这个列车合格不合格,它的性能、前后调校没有人管,我们的半挂列车是非常危险的。
此外,载货汽车后下部的防护装置,对后面行驶的小轿车危害特别大。我国标准却基本上无效,我们的载货汽车还是张着一个大嘴巴天天在吞人。我国大型车辆已经强制安装ABS,但是从交通事故来看ABS假的多。可以说商用车安全检查的能力我国比较弱。
Mats Rosenquist:自1927年以来,安全就成为沃尔沃极其核心的价值。通过研究1969年以来的事故发现,10%的事故与车有关。在欧洲ECE—R93法规制订的《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和欧洲ECE-R29《关于商用车驾驶室乘员安全保护认证规定》强制法规很早就开始实施。美国、日本等国家,不但规定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高度,还要求防护装置在规定的试验力的作用下受力强度。
经过七年研发投资,今年9月沃尔沃推出了一款新卡车,实现完全自动化。在一般的通行环境下会及时提醒司机前面有一辆车,如果司机不采取行动,那么这部车就会自动停下。同时我们也有不同的司机支持系统,比如高级车道保直系统、自适应性的巡航控制系统等。另外,还有不同的摄像头、雷达系统提供前向碰撞提醒。
中国更喜欢“被动安全”
沈峰:目前在中国一提到安全,更多的中国人想到的是车辆自身的安全技术。其实技术只是辅助人们改变不良驾驶习惯,并不能解决交通安全的根本问题。
Mats Rosenquist:很多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司机是实现安全交通的最关键的因素,我们已经对事故进行了研究,从1969年以来研究了很多的事故,我们深入调查了一下各种各样的事故,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交通事故。根据我们的研究,10%的事故是跟车有关的,道路环境大约占事故原因的30%,还有90%是和司机有关的,比如开车打电话、打盹等。
Hans Nyth:在新车研制当中,沃尔沃有针对行人保护的研究。如果行人撞到车的话,我们会对行人提供保护,避免对行人造成严重的伤害。沃尔沃的未来愿景,就是要做那些不会碰撞的汽车。我们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不会有人因为开沃尔沃的车而导致死亡。
国内车企较少主动分析交通事故原因
Hans Nyth:早在1966年,瑞典人通过沃尔沃轿车交通事故的调查研究,得出了前排乘客如果系安全带会减少一半伤害的结论。1970年,沃尔沃建立交通事故研究部门,领先于大多汽车制造商。该部门设立在哥德堡,每当距其方圆100公里的范围内发生交通事故,尤其当事故车是沃尔沃轿车时,检测中心人员一定会接到急救中心或警察的通知,并在第一时间赶到。工程师们采集各种相关数据并加以研究,迄今为止沃尔沃共研究了4500多起与其有关的交通事故,这些数据有效帮助了沃尔沃优化更新产品,开发新系统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