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生活与法

揭广西"吸毒村":村民一开始以为用白粉造原子弹

揭广西"吸毒村":村民一开始以为用白粉造原子弹

2015-11-27 11:04:52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凌振森看到很多村民被毒品害得惨不忍睹。有一户人家,家里两个儿子吸毒,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父亲被逼得上吊,大儿子跟老婆离婚了,母亲也跑了,留下一个孩子没人管。“这是真正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凌振森说。

卖到家里没有东西可卖的时候,“粉仔”就去偷、去抢,村里的社会治安也成了问题。

救 赎

“现在,村里只要有陌生人出现,村民看见了都会向我们报告。”隘口边防派出所礼茶警务室警长韩中宽对记者说。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在韩中宽看来,警民同心、全民禁毒,通过治安“网格化”管理,不但使警民更同心,还完成了对昔日“吸毒村”的一次救赎。

虽然时间久了,韩中宽根据言行举止就能判断出来某个人是不是吸毒,“派出所的人一到村里,吸的人跑,不吸的人不跑,百分之八十我都能认得出来。”但他也坦承,民警实地下村打探毒情并不容易。

“多数村民都姓凌,属于本家,许多人碍于情面三缄其口,加上害怕被报复,不少人连话都不敢跟民警多说。”隘口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杜万鞭说。

为了方便群众,礼茶村警务室特意设立警长接待日,村民发现毒品的相关线索可以直接找民警反映。

建立“十户联防”机制之后,全村的人都打起了精神,哪家哪户有吸毒的迹象,马上就有电话打到派出所里。

凌振森表示,一旦沾染上毒品,要戒掉并不容易,容易反复,所以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对吸毒人员起到持久的帮助和监督作用。

村委会每年都跟村屯党支部签订禁毒方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上下联动。凌振森说:“哪个屯出问题,就取消党支部、党员的评优资格。”

加强对毒品危害的宣传,也是当地民警和村干部在这场禁毒反击战中的重要任务。每年的一些时段,比如临近春节时,外出打工的人回到村里,辖区派出所就下乡办禁毒培训,每次培训至少有五六十人参加。

“吸毒的连锅都没有,不吸毒的有高档电器;本来还有面包车,一吸毒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通过村里吸毒家庭和不吸毒家庭的对比,民警用摆在眼前的事实,告诉年轻人毒品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

一些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只懂本民族语言,这给外地民警宣传帮教带来困扰。在此情况下,派出所民警便试着组织一些责任心强的妇女成立“壮族女子山歌队”,将法律法规编成脍炙人口的山歌,逐村逐屯地进行宣传。多首山歌被广为传唱:“毒品就是那魔鬼,吸食上瘾不可收;哥哥妹妹莫近它,齐心协力把毒除。”

“有的人来找我们,要求把他们的老公、儿子带去强戒。现在,大家有了一个共识,知道吸毒不是犯一个小错误那么简单了。”凌振森说,村里人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吸毒是一件很丢脸很败家的事”,毒贩想诱骗年轻人上当不那么容易了。

重 生

经过警民的共同帮助,大多数吸毒人员都有戒毒的决心,自愿要求戒毒。边防民警知道,只有让边民摘掉贫困“帽子”,才能帮助礼茶村彻底洗涤“吸毒村”的因子,获得真正的重生。

凭祥市边防大队政委甘世勇说,礼茶村毒品繁衍的因素之一,是部分贫困青年没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为改变这一现状,边防民警频繁走访学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并帮助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继续学业。

17 岁的壮族男生小杰因父母吸毒感染艾滋,9岁就成了孤儿,准备上初中时,小杰几近辍学。礼茶村警务室民警了解情况后,想方设法资助小杰上学。“这些民警叔叔经常问我在学校的情况,包括学习、生活等,如今每月有五六百元生活费,边防民警叔叔帮扶一点,学校资助一些,自己再借一点。我一定要努力读下去。”小杰说。

  • 相关阅读
  • 司机载货超高撞坏立交桥 修复需219万称赔不起

    昨日,朝阳法院,肇事司机孙某当庭表示认罪。新京报记者 林野 摄今年5月26日晚,一辆货车从东四环主路由南向北行驶至四惠桥下时,由于装载货物超过限高,将桥梁撞坏。此后,桥梁修复耗时1个月,共花费219万元。昨日,货车司机...

    时间:11-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