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三:园区经济“朝气蓬勃” 基地规模逐步壮大
丹凤县突出园区引领,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大龙头引领、产业化经营、园区化发展”的思路,聚力打造5000万只肉鸡标准化生产基地、百万头生猪标准化基地、“一线五路”30万亩良种核桃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着力壮大华茂、民乐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力扩大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规模。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承载,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华茂公司成为西北唯一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并与省供销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一年后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凯农公司年产1500吨魔芋制品、东兴公司金银花深加工、凤林公司万吨核桃壳加工等项目产销两旺。
亮点四:城镇建设“步伐矫健”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丹凤县抓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等机遇,强力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金山城市公园、商帮广场、丹江一桥、城区小吃市场升级改造等项目建成运营,中心广场地下人防、312国道“二改一”及迎宾大道等项目有序推进。深入推进“三城联创”工作,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市级初验。积极推进移民安置房、保障性住房、商品房、棚改房四房融合。围绕城乡统筹,做美县城、做大城镇、做靓乡村,加快人口、产业、资本向城镇聚集,促进“城与人、城与业、城与市”融合发展。商镇、棣花镇、竹林关镇等小城镇再展新姿,改造升级县乡公路网,城乡统筹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面貌正在悄然“蝶变”。
亮点五: 生态旅游“美轮美奂” 三产服务提质增效
丹凤县以“全域旅游”为理念,加快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扎实推进以商于古道文化景区建设为龙头的人文旅游产业发展,坚持旅游与文化、生态、城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将旅游产业发展放在充分发挥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城镇化效益的大环境下统筹考虑,丹江漂流国家4A级、桃花谷国家3A级景区创建获得命名,市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成功举办了桃花谷艺术节和棣花民俗文化体验节,棣花古镇建设模式全省有名。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休闲度假集群、助推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亮点六:精心做好“民生蛋糕”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丹凤县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打出民生“组合拳”。坚持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开工建设民生工程166个,竣工83个,完成投资17.7亿元。就业再就业工作有力推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陕南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施行政推动、政策撬动、项目拉动、产业带动、示范引动、干群联动“六轮驱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共投入精准扶贫资金1.96亿元,4142户1.58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扶贫互助资金信贷模式在全省推广。
亮点七:凝聚共识“绿色发展” 生态宜居“花开满园”
丹凤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植生态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丹凤。扎实推进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丹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II类标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深入推进,植树造林4.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平方公里。节能减排、减碳取得新成效,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30天。推进太阳能等农村新能源建设,创建市以上生态镇7个、生态村13个,5个镇23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通过验收,丹凤被列为全市唯一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