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坛画苑 > 书画资讯

大器未必晚成 出霄亦在必然——记书法家杜建民

2010-10-21 15:23:30

来源:

 

  大凡在各个领域有大成就者,都有意无意的应验着牛顿的思想: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书画艺术道路上,与古人拥抱,与古人对话,真正迸人古人的作书心态,领会其内心精神实质。能真正达到心手合一的书家并不太多,建民却凭着他的执著与勤奋成为其中之一。

  建民受其民间艺人父亲的影响,自幼喜欢书画,曾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书法展览,其作品受到老师和社会的好评。1974年参军人伍,训练之余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部队为他提供的4平米楼梯间度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成就了一个部队小有名气的年轻书家。随后,几十年如一日,书法成就裴然。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世界和全国比赛中获奖、入展,受到业界普遍好评。

  建民学书,上溯甲金、战国古文、精研“二李”小篆,遍取《张迁碑》、《礼器碑》,广习魏晋诸帖,涉猎唐楷诸体,以"二王"、怀素、米蒂为路,下及沈尹默、于右任等名家,同时得到云南当代书法大家郭伟的点拨,打下了十分深厚的传统功底和创作功底。他融汇各家之长,字字书源名宗,笔底生花。他非常注重字的美感与飘逸,潜心在宇的结构上下工夫,根据字的特点进行芝术加工,该放则放,该收即收,造法自然,中规中矩,形成了和谐生动的个体形象。这正如他在电视台工作时的做人一样,在"油水"漂溢的广告处任领导职务,经过他的手而得到版块且发迹的生意人成百上千,按别人的说法,他以自己的身份作为筹码让别人赞助一下,一个人买几幅字,众星捧月,他"理所当然"就会成为一个"腰缠万贯"的艺术家。但他有他的原则,平安着陆,自然清静。无论从他的宏篇巨著还是三言两语之作品,无不透出一些难得的清雅感觉,这与他将笔端伸向篆书、国画一隅,并会心于哲学、美学有关。这对于一个并非出身于科班的从艺者来说,欲求"兼通",就必须以坚韧的毅力,加上不懈的追求,方才可能。有人说,学术创造要以苦功为前提,但苦功不保障能有建树。学术上要有真正的成就,必须同时具各四个条件:一是乐趣;二是苦力;三是明师;四是高友。杜建民的乐趣始于家父,成于军营,灿于书协,这些都得益于周围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得益于一个良好的氛围。在部队如此,在地方工作和担任书协领导成员也如此。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说得奸:"书法之路是条不归路,只要把他领进来了,他自己是不会出去的,并且明知没有出头的日子,还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这也许就是书法人愿意享受这不懈追求的乐趣并以之为动力的原因吧。再说建民的苦功,在部队打基础的那几年,冬天冷得像冰窟,夏天热得似蒸笼的不通风的楼梯间,他一呆就是几小时,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为了书法芝术,他乐此不疲。他以书本为师,利用出差学习的机会以原碑帖为师,以外地的书法高人为师,以省书协领导和同事为师,他师承多人,随时捉摸师长的教导,并烂熟于心。同时,他还注意在别人身上汲取营养,为他少走弯路起到了决定作用。在他的许多书法作品中,经常不经意间透出陕西人的豪放与檄烈,那厚重的土地与扎实的传统积淀也分外明显。在有意无意间,却不失云南名碑的风范,处处荡漾着的是飘逸与坚毅。其篆书以小篆结合籀文,字体严谨,笔势舒展,古朴近真,气势宏大,独具风格。在他的许多中国画作品中,那一山、一水、一花、一草,虽笔墨不多,却给人以清新自然和谐,吸天地之灵气,集万物以大观的气势。人们在被他的灵动所感染,被他的心情所渗透。欣赏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时都会自然而然地被他的意境所折服。

  最近两年来,建民经常和其他人共同办展览,不为别的,只为交流和学刀,通过交流,他知道了自己的一些不足;通过交流,让他明晰了自己的书法路子何在;通过交流,更加显现出了他的书法的独持魅力。

  近观建民的书法作品,其又回归到了大篆的领地,这得益于张传凯、郭伟老师的指点,作为老师的部下,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人人皆知,他听进去了,他正在践行,我们期侍着……

  (作者为云南省书协原主席——李群杰)

  • 相关阅读
  • 杜建民

    杜建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2008年在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课题班进修,接受沈鹏先生书法指导。...

    时间:10-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